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2025年,我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不超过9%

发布时间:2023-09-27 07:25 来源:

核心摘要: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要求,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坚持“四水四定”,健全节水制度政策,推进水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大力推动农业、工业、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发展节水产业,建设节水型社会。提出...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阎秋)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要求,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坚持“四水四定”,健全节水制度政策,推进水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大力推动农业、工业、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发展节水产业,建设节水型社会。提出,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据了解,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制约。为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4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6%。到2030年,节水制度体系、市场调节机制和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用水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为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意见》从总体要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业农村节水、强化工业节水、厉行城镇节水、推进生态景观节水、推广非常规水源利用、发展节水产业、保障措施等九个方面,提出二十四举措。
 
《意见》强调,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要合理配置本地区生活、农业、工业和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坚持先节水后调水,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要强化取水管理,推行规划水资源论证,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依据可用水量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取水许可;水资源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要严格节水管理,在黄河流域、严重缺水地区逐步推行高耗水工业服务业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从源头把好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关;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提质升级,到2025年,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受水区和北方60%以上、南方40%以上县(区)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
 
针对农村、工业、城镇、景观等节水重点领域,《意见》要求,要加强农业农村节水,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节水型灌区建设;加强农村生活供用水设施建设改造,推广计量收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要强化工业节水,打造节水型企业和园区,鼓励串联用水、分质用水,实现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开展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力争达到94%左右;开展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用水绩效评价和水效对标行动,实施节水改造。
 
要厉行城镇节水,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严格用水定额管理;特种行业全面推广低耗水、循环用水等节水技术工艺,优先利用非常规水源,限制使用地下水;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推进生态景观用水,合理配置绿化用水,优先使用非常规水源,推广节水灌溉;严禁违背自然规律挖湖造景,限制盲目扩大景观和娱乐场地的水域面积。
 
《意见》提出,加强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行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充分利用非常规水源;坚持以需定供、分质用水、就近利用,推进再生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国土绿化、生态补水等;缺水地区新建城区提前规划布局再生水管网,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力争达到30%,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
 
《意见》要求,要全面深化水价改革,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城镇供水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推行居民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及特种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稳步推进水资源税改革,对试点地区取用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水资源税,并停止征收水资源费。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中央财政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节水项目。落实农业用水精准补贴、节水奖励和维修养护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节水项目建设运营。鼓励地方、企业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实现节水绩效。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