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启动建设

发布时间:2024-04-01 09:49 来源:人民网

核心摘要: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启动会30日在广东东莞举行。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启动会30日在广东东莞举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总指挥王生表示,二期工程建成后,装置研究能力、实验精度、实验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能够为探索科学前沿,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科技利器。
 
中国散裂中子源被誉为探索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自2018年完成国家验收、投入运行以来,注册用户已超过6000人,用户实验课题已完成1500余项(含港澳台地区及国外100余项),涵盖能源、物理、材料、工程等多个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发领域,在航空航天关键部件应力检测、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结构、稀土磁性、新型高温超导、功能薄膜、高强合金、芯片单粒子效应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一批科技创新成果。
 
据介绍,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主要建设11台中子谱仪和实验终端,建成后中子谱仪数量将增加到20台,并新增国内首台缪子实验终端和高能质子实验终端;同时,加速器打靶束流功率将从一期的100千瓦设计指标提高到500千瓦。二期工程建设周期预计5年9个月。建成后,装置在同等时间内能产生更多中子,不仅能有效缩短实验时间,还能满足科学研究对更高实验分辨率、更小样品、更快动态过程的需求。
 
“中国散裂中子源每年供束时间最长超过5200个小时,装置运行效率最高超过97%,均达到世界同类装置最好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平台。”王生说,二期工程已在关键技术预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国内首台高功率高梯度磁合金加载腔已正式投入运行,P波段大功率速调管顺利通过验收;中子探测器、中子导管、中子极化器的研制也取得突破,为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的成功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二期工程建成后,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原始创新能力,并与其他大科学装置形成集群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贡献。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