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恩施州“垃圾围城”攻坚战:创新治理模式,守护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5-04-30 17:18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那一辆辆穿越大街小巷的垃圾分类车,既是恩施州交出的生态答卷,更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杜佳晨  通讯员 毛雨谦)清晨七点,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龙凤镇带水河畔,身着橙色工装的保洁员张大姐已推着分类垃圾车穿行在青瓦白墙的村居间。

 

微信图片_20250430171009.png

随着“叮铃铃”的摇铃声响起,村民们提着分好类的垃圾袋快步走出院落。“现在定时定点收运,大伙儿都养成了分类习惯。”张大姐擦拭着智能垃圾车上的显示屏,上面实时跳动着当日收运数据。

 

这一场景,正是恩施州破解“垃圾围城”攻坚战的生动缩影。

 

微信图片_20250430171139.png

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恩施州以“扫干净、码整齐、清通透、分好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为契机,以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旅游景区、康养集中点四大重点区域为主战场,打好“科技赋能+机制创新+全民共治”组合拳,书写“山水入画、垃圾归位”的生态治理新篇。

 

城乡结合部曾是最顽固的治理盲区。在恩施市龙凤镇,无人机巡查画面显示:过去沿河堆积的垃圾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34个行政村错落分布的221座智能分类设施。“我们采用‘双机结合+人工冲洗’模式,保洁员每天早晚两次上门收运,过去要运三车的垃圾,现在一车就能拉走。”恩施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指着智慧城管平台介绍,通过热力图分析垃圾产生规律,全镇月均处理量从32吨降至18吨,乱扔乱放现象减少九成。

 

“以前垃圾靠风刮,现在专人上门收,谁也不好意思再破坏环境。”村民郭伯伯感慨道。

 

微信图片_20250430171148.png

鹤峰县满山红大道上,新能源洗扫车正进行“清扫+冲洗+压尘”联合作业,激光扬尘监测仪显示数值稳定在4.8μg/m³。巡查员在巡查日志上写下“标线可见本色”的评语。通过制定三级保洁标准和“六亮六无一低”体系,这条生态廊道实现全天候“光学级洁净”。

 

在5A级腾龙洞景区,智能感应垃圾桶与AI监控配合默契,历史积存垃圾全面清零,游客分类准确率达92%,“电子围栏”技术更让亿年溶洞保持“零污染”纪录。

当垃圾分类邂逅康养经济,绿色生产力在武陵深山迸发新动能。在建始县花坪镇民宿集群,“三桶一篓”分类装置与白墙黛瓦相映成趣。老板娘小田算起生态账:“湿垃圾12天变有机肥,可回收物月均增收300元,环境好了客人就更愿意常住嘛!”该镇通过“环卫服务付费制”“垃圾回收变现”等创新机制,带动98家民宿年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生态价值转化出3000万元真金白银。

 

“垃圾治理是守护绿水青山的第一道生态防线。”恩施州住更局负责人说到:“未来我们将智能管控覆盖全域垃圾处理节点,清洁能源作业装备占比突破80%,山区垃圾资源化率提升至60%以上。推动治理模式从‘人海战术’向‘技术赋能’全面转型,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贡献恩施智慧。” 

 

行走在武陵山腹地,曾经刺目的垃圾堆放点已变身花香四溢的“生态驿站”,分类亭上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一辆辆穿越大街小巷的垃圾分类车,既是恩施州交出的生态答卷,更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