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

“未来产业”照进现实 智能制造“风”向何方?——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观察

发布时间:2023-12-07 11:54 来源:新华社

核心摘要:6日,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开幕。本次大会聚焦“智改数转网联、数实融合创新”主题,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390多家展商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代表企业超过40家,展示智能制造领域最新成果、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

6日,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开幕。本次大会聚焦“智改数转网联、数实融合创新”主题,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390多家展商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代表企业超过40家,展示智能制造领域最新成果、前沿技术和高端产品。
 
“未来产业”悄然成风
 
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展区面积达6万平方米,共设置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及解决方案、智能制造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及配套产业四大展区。
 
在工业机器人展区,多家机器人企业带来了300余款机器人,现场表演跳舞、画画、打乒乓球等“才艺”,让人大开眼界。
 
2023年,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上线电网调控运行全景监视系统。在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及解决方案展区,记者看到这一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电网综合事件高效研判,并能够对故障缺陷进行智能化处理,电网运行的状态感知能力和故障处置效率全面提升。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未来产业”悄然成风。在智能制造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及配套产业展区,记者看到不少高端数控机床、智能物流设备、工业控制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产品、新应用。
 
江苏江航智飞机发动机部件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的产品具有精度高的优势。”公司董事长严小琳说,公司拥有精密电化学、精密电火花、精密机加、精密线切割、再生制造等5条生产线,产品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轨道交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参展的企业和专家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5G、云计算、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重塑生产制造方式,将会对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产品生命周期、工厂生命周期、制造系统工程等,都将实现速度、效率、灵活性和质量的飞跃。”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肖松说。
 
智能制造成果斐然
 
近年来,我国主动适应和引领产业变革趋势,推动智能制造取得一系列重大实践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首先,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引领发展的智能工厂。工信部支持遴选了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推动各地建设万余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树立了5500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范例。
 
其次,培育形成开放包容、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应用市场。”辛国斌说,2022年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等支撑产业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5G在近2000个工厂中实现探索应用。
 
此外,建立普惠便捷、专业适用的服务体系。辛国斌说,国家智能制造数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为8万余家企业开展评估服务,组织行业专家为4000多家企业提供“面对面”辅导,发布394项国家标准,引导140多家龙头企业探索构建“标准群”。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智能制造成功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工人可以在操作室内远程控制高炉生产,管理人员通过数字工厂大屏或者手机可实时感知工厂情况。”公司总裁助理孙茂杰说,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使组织运行更加高效。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说。
 
“大模型使我们的制造业真正成为一个智能制造行业。”华为科学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文伟认为,智能制造是一个全流程体系,从产品研发到产品制造,最终形成产品收入。
 
当前,智能制造日益成为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制造模式变革的关键力量。
 
辛国斌说,工信部将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