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模型制作、月相观测、垃圾分类科普……
地大举行第52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徐燕 葛文靓 刘洪凯 摄影 张玉贤 刘洪凯)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逸夫博物馆举行“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宣传系列科普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王焰新,副校长赖旭龙,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怀卓,洪山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王华,洪山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李海涛,校外相关单位、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地大附小、辅仁小学、华科附小、红领巾国际学校、光谷十七小、华苑小学、南望山小学等近600名小学生参加了主题宣传活动。
王焰新强调,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举行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是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动员社会公众积极践行“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绿色行为的重要举措。中国地质大学始终坚持“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开展自然教育、传播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发挥在地质、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学科优势,聚焦安全与健康两大领域,谋篇布局“十四五”发展,他期待更多地球卫士参与到呵护生命共同体的实践中,用有效的行动来善待我们生存的家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爱护一草一木,用行动守护我们的家园。
地大附属学校李尚洋同学宣读“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议书,号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不浪费资源、绿色出行,用一颗绿色的心灵去真心爱护我们的家园。
倡议仪式结束后,在博物馆报告厅开展了“地球新声”青少年论坛。地大附小、辅仁小学、红领巾国际学校、光谷十七小、华苑小学、南望山小学6所学校,每所学校代表一个洲,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收集整理这个洲当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然后提出解决方案。每组进行五分钟的发言,发言完毕后,由其他组的同学提出1-2个问题,考察同学的应变能力,最后由评委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手绘百米长卷、环保纸箱恐龙、垃圾分类趣味游戏……在博物馆一楼大厅及门前广场,孩子们开展了各种环保主题活动等,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在生活垃圾分类趣味游戏中,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准确地完成常见生活垃圾的分类。
现场,洪山区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及相关企业,展示了多种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产品。“这瓶生物柴油,是从厨余垃圾里的油脂提炼出来的,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垃圾袋,是用玉米淀粉经过加工制成。”活动现场,小朋友们看到了这些变废为宝的实物后,热情高涨,纷纷围拢来提问。
丰富多彩的科普互动体验活动,激发了孩子热爱科学、保护地球的热情。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一位同学说:“通过自己动手,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们要珍爱地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据悉,在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期间,逸夫博物馆还将开展科普讲座进校园、科普课堂、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普讲座等活动,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