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在城市更新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垃圾处置需求激增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凸显。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钟文君 段晨)在城市更新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垃圾处置需求激增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咸宁市咸安区城管执法局以"绣花功夫"破解治理难题,创新推出"三入两查一平台"全链条管理模式,成功打通建筑垃圾从源头管控到资源化利用的"最后一公里",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创新样本。
精准施策:构建源头治理新格局
城管部门多措并举推进"三入"宣传工程,在社区网格中织密治理网络。深入居民小区开展"现场指导+规范建设"行动,通过实地勘察、技术指导,已建成30个标准化建筑垃圾临时堆放池(点),实现垃圾"定点收集、分类存放"。走进社区开展"案例宣讲+手册发放"活动,以200余份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为载体,将规范处置流程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民生指南。针对装修店铺实施"靶向引导",建立装修单位名录库,重点培育20户示范商户与持证运输企业建立合作,推动装修垃圾合规转运率提升至98%。
科技赋能:织密执法监管防护网
在监管体系构建上,咸安城管打出"空天地"立体执法组合拳。运用无人机巡航技术对辖区开展全景扫描,精准锁定3处违规堆放点并实施集中清理;通过"智能监控+人工巡查"双轨并行,对高频路段和偷倒高发区域实行"白+黑"动态监管。创新"联合执法+智慧取证"模式,协同交警、交通等部门开展3次专项执法行动,累计查处违规运输车辆80余台次,开出3万元罚单,成功引导2辆私运车辆纳入规范处置体系。特别建立"吹哨报到"机制,实现违法线索即时发现、快速处置、闭环管理。
数字转型:打造智慧监管新范式
以"一网统管"理念搭建智慧监管平台,构建建筑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在源头端,依托施工许可数据与现场勘察结果,建立包含127个工地的动态数据库,实时更新垃圾产生量及处置进度;运输环节通过数字城管平台对核准车辆实施GPS轨迹追踪,确保运输路线全程可视化;消纳终端严格执行电子联单制度,实现从产生到处置的全流程可溯管理。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完成电子联单核验1500余份,运输合规率提升至100%。
咸安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三入两查一平台"模式应用,计划年内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推动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通过构建"前端管控-中端监管-末端利用"的全链条治理体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让建筑垃圾真正成为"放错位置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