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10月20日一早,武汉市江岸区江汉二路的“牛肉面大王”飘出浓郁香气,店内坐满了“过早”的食客。老板袁师傅在灶台前忙得不亦乐乎:“现在店里环境好了,生意也比以前红火。”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冯夏雪、字加怡)10月20日一早,武汉市江岸区江汉二路的“牛肉面大王”飘出浓郁香气,店内坐满了“过早”的食客。老板袁师傅在灶台前忙得不亦乐乎:“现在店里环境好了,生意也比以前红火。”
袁师傅经营这家面馆已有十多年。此前,和这条街上大多数小餐饮店一样,他的灶台设在店门口,店外人行道上常年摆着折叠桌椅。每当“过早”高峰,食客们扎堆在路边用餐,电动车、自行车从人群中挤过,让本就只有两车道的江汉二路常常堵得寸步难行。
“看似热闹,实则糟心。”家住附近老小区的李阿姨回忆,“以前窗户不敢开,路也不好走,从早到晚都是油烟和吵闹声,让人不得安宁。”这一扰民问题,成了江汉二路居民和商户之间的“老大难”。
今年9月,江岸区大智街道启动江汉二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首要解决的就是出店经营顽疾。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并未选择“开罚单”,而是用“磨破嘴皮”来换商户的理解配合。“我们挨家挨户上门讲政策,每一家都前前后后上门不下3次,还组织大家召开座谈会,听取商户的意见和建议。”执法中心队员刘海涛回忆道。
“这么多年都是这样摆的,怎么现在就不行了呢?”“店里空间小,摆出来显眼,更好做生意……”一开始,店家们纷纷表达抵触情绪,你一言我一语地倒苦水。执法队员们耐心倾听,一边向商户们讲解市容环境管理要求,一边从实际经营角度,帮助商户们解开心结:“城市在发展,武汉也在进步,以前的老办法已经行不通啦。我们这条街紧挨着江汉路,是武汉的‘窗口’,外地游客来到这里,看到环境脏乱差,丢的是我们武汉人的脸;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大家的生意才能更长久。”
执法人员的循循劝导启发了袁师傅。“执法人员说得在理,大家都占道经营,路堵了、环境差了,客人不愿意来,最终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他意识到,依赖占用公共空间并非长久之计。几番思索下,袁老板选择主动改变:他邀请执法队员帮忙规划店内空间,请来工人将原本临门的厨房整体后移,在有限的空间里“挤”出了两张舒适的餐座;又将店里老旧的墙面、地板等进行了整体翻新——原本拥挤昏暗的小店,一下子变得亮堂温馨。
改造效果立竿见影。不少顾客称赞“坐着舒服多了”,回头客也越来越多;还有人拍了店内照片发上网,带来了不少新客流。“路上不堵了,客人也更容易找过来,这才是良性循环。”袁师傅笑着说,如今周末的营业额,比之前还高出两成。
袁师傅的成功转型,成了最好的“活广告”。看到实效后,其他商户也陆续开始配合整改。执法队员也主动上门帮助商户出主意,为水果店规范新的摆放区域,帮热干面店将外摆桌椅搬进店内。不到一个月,江汉二路沿线的商户全部完成整改,整条街的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漫步江汉二路,景象已然不同:人行道畅通无阻,沿街店铺窗明几净,曾经被油污覆盖的路面也被清洗的焕然一新。
“整治成果来之不易,如何守住这份‘清净’是关键。”刘海涛介绍,目前,综合执法中心正召集沿街商户建立“商户自治规约”和“红黑榜”,同时逐步探索在特定时段、区域内,引导商户进行规范外摆,让“烟火气”与“文明风”在这条老街上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