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 “阿姨,您平时投放垃圾时,能分清楚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吗?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戴燕 明宇洁) “阿姨,您平时投放垃圾时,能分清楚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吗?”近日,在武汉市江夏区城管执法局的指导下,湖北经济学院“碳”路未来志愿服务宣讲队的大学生们走进江夏经济开发区文景社区、梅南山居社区等多个居民小区,他们以“社区垃圾画像”调研活动为切入点,用脚步丈量社区实情,用交流倾听居民需求,用青春力量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精准“问诊把脉”。
调研期间,队员们分组行动,他们不仅实地观察垃圾桶点位设置、垃圾投放准确率等现场情况,还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居民与社区网格员座谈等方式,详细记录“居民对分类标准不熟悉”“部分社区宣传形式单一”“指引标识不够醒目”等实际问题。经过反复连续的细致走访、数据整理与交叉分析,队员们将形成《社区分类痛点报告》,精准梳理出不同社区在垃圾分类推进中的共性难题与个性瓶颈。
“调研不是终点,解决问题才是目标。”宣讲队队长表示,针对调研发现的差异化痛点,队员们已开始梳理个性化改进方案。比如文景社区老年居民较多,计划开设“分类小课堂”并搭配图文手册,每月更新内容;梅南山社区怡景江南小区年轻人占比高,将设计“垃圾分类盲盒挑战”“旧物改造DIY”等互动体验活动;军运村社区楼栋密集,人流量大,拟制作色彩鲜明的指引牌,精准覆盖居民高频活动区域。
从“发现问题”到“制定方案”,这支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调研活动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注入了青春动能。目前,部分社区已与宣讲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续将结合方案逐步推进改进措施。社区负责人表示:“学生们的观察很细致,方案也贴近居民需求,这让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更有方向了。”
据了解,宣讲队已着手与各社区对接,计划建立调研+改进+反馈+优化的长效沟通机制,并定期跟踪改进效果,根据居民反馈优化策略。从学生调研到多方联动,这场青春助力的环保实践将凝聚起更多力量。相信在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建议下、社区的精准推进与居民的主动参与下,江夏区的垃圾分类将逐步从“被动要求”变为“主动习惯”,绿色低碳理念也会像春雨般融入日常生活,“人人参与、家家践行”的绿色低碳家园不再是愿景,而是慢慢变成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日常。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