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开学第一课的讲台还没染上粉笔灰,窗台上的绿萝已浸在初秋的晨光里。9月1日上午,江夏区城管执法局机关支部的党员干部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环保大餐”走进江夏经济开发区庙山二小,以“掌印漫铺生态路·扇舞轻拂分类风”为主题,为刚迈入新学期的同学们,送上了一堂妙趣横生的垃圾分类开学环保课...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戴燕) 开学第一课的讲台还没染上粉笔灰,窗台上的绿萝已浸在初秋的晨光里。9月1日上午,江夏区城管执法局机关支部的党员干部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环保大餐”走进江夏经济开发区庙山二小,以“掌印漫铺生态路·扇舞轻拂分类风”为主题,为刚迈入新学期的同学们,送上了一堂妙趣横生的垃圾分类开学环保课,这堂课不教生字笔画,不背新课文段落,单说矿泉水瓶的“前世今生”,让“城管蓝”牵着“生态绿”的衣角,将环保理念悄悄种进孩子们的心田里。
趣味课堂 解锁分类“小秘密”
“垃圾分类小课堂”上,城管工作人员化身“科普讲解员”,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将垃圾分类知识娓娓道来。“同学们!香蕉皮别嫌弃,放进厨余垃圾处理机,发酵成肥料能养花草;过期药品是有害小家伙,乱混投会伤害土壤;矿泉水瓶洗干净,回炉加工就能变成新物件”。从可回收物如何变废为宝的巧思,到有害垃圾单独投放的缘由,再到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区分技巧,一个个实用知识点在轻松的氛围中传递,帮助同学们快速建立起对垃圾分类的清晰认知。
团扇DIY 巧手绘出“环保情”
小课堂的余温还未散去,“分类团扇DIY”便接棒登场,瞬间点燃了现场热情。城管队员与同学们默契组队,开启趣味创作之旅。瞧,城管工作人员手持扇骨、扇面,耐心地手把手教学。“来,先把扇骨对齐卡槽,再轻轻扣上扇面就行了”,她们一边细致讲解,一边示范操作,原本零散的零件很快就变成了一把把素净雅致的团扇。
创作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大家以刚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为灵感,纷纷拿起彩笔在扇面上勾勒“创意图画”,有的同学画了四色垃圾桶,旁边标着“菜叶进绿桶”“塑料瓶进蓝桶”;有的同学则画了小卡通人弯腰投垃圾的场景,细节里藏满了课堂所学;还有的同学边画边说,“我要把这把扇子带给妈妈,教她正确分垃圾”。笔尖流转间,一把把兼具创意与教育意义的垃圾分类主题团扇新鲜出炉,原本素净的团扇,因为这些充满巧思的画作,成了传播环保理念的“移动小载体”。
倡议留印 共绘生态“新图景”
活动最后,“垃圾分类达人我来当”环保倡议环节将氛围推向高潮。区城管执法局垃圾分类专班负责人发起倡议,号召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当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宣传者和监督者。全体党员干部和学生们纷纷响应,郑重签下倡议书,用落笔的郑重承诺,表达践行环保理念的坚定决心。
紧接着,大家用手掌蘸上五彩斑斓的染料,在长达数米的垃圾分类宣传画卷上按下一个个环保掌印,红色的热情、绿色的生机、蓝色的纯净……不同颜色的掌印交织在一起,既印下了师生与城管共同守护环境的约定,更具象化了“城管蓝”与“少年绿”携手共创垃圾分类新文明的美好愿景。
从课堂上侃侃而谈的“分类蓝讲解员”,到团扇旁俯身指导的“手工指导员”,再到倡议台前率先签名的“环保引领者”,最后到画卷边蘸色留印的“掌印参与者”……江夏城管的党员干部们全程用心陪伴,将“城管蓝”的热情和“生态绿”的希望慢慢融进了同学们的日常认知里。
江夏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学第一课是播撒垃圾分类理念的绝佳契机,我们不仅要做知识的“搬运工”,更想当孩子与环保之间的“牵线人”。课堂讲解、团扇创作、倡议签名、掌印绘卷,都是为了让抽象的垃圾分类变成可触摸、可参与的体验,当孩子们分类习惯融入日常,把爱护环境刻进心里,并用行动影响家人,就是这堂“生态课”最实在的收获。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