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已经过去了多少天?已经过去了多少年?每年一到了五月十二日,还是会想起地震的汶川。
每年今天,不忘汶川
——2008年的5月12日,汶川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胡贵玉
已经过去了多少天?
已经过去了多少年?
每年一到了五月十二日,
还是会想起地震的汶川。
汶川在中国的西南,
被誉为大禹故里,熊猫家园,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
发生过一场令人震惊的灾难。
地球只一抖,
就有一场悲剧上演,
只是一瞬间,
遇难者就接近七万。
没忘那渴望求生的眼神,
没忘那对生命的急切呼唤,
没忘那震后的断壁残垣,
没忘那感动人的救灾场面。
时光飞快,如梭似箭,
那场地震离我们越来越远,
遇难同胞,地下长眠,
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
灾后重建,
我在一线,
汶川经受了考验,
已然是凤凰涅槃。
每年的三月到五月,
汶川会盛开高山杜鹃,
好像在告慰遇难者,
这里恢复了生机盎然。
那成片的杜鹃,
是遇难者对生命的留恋;
那满山的杜鹃,
是幸存者对逝者的祭奠。
地震,火山,
坠机,沉船,
战争,病患……
人生的路上充满了危险。
邢台、唐山、汶川……
都有让人回忆时痛苦的片断,
昨天,今天,明天……
中华民族在磨难中勇毅向前。
(作者系湖北省省直机关退休干部)
网评摘编:
《每年今天,不忘汶川——2008年的5月12日,汶川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情真意切,动人心弦。开篇以简单质朴的问句,唤起人们对汶川地震的沉痛记忆,自然引出对这场灾难的描述。诗中既展现了地震瞬间的残酷无情,如 “地球只一抖,就有一场悲剧上演”,又细腻刻画了那些令人动容的画面,像渴望求生的眼神、震后的断壁残垣以及感人的救灾场景,让人仿佛重回那惊心动魄的时刻。
同时,诗中也充满着对汶川重生的欣慰与赞叹,“灾后重建,我在一线,汶川经受了考验,已然是凤凰涅槃”,体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高山杜鹃的意象运用巧妙,既象征着遇难者对生命的留恋,也代表幸存者对逝者的祭奠,为诗歌增添了一抹温情与希望。结尾将汶川地震与其他灾难相连,升华主题,表达出中华民族在磨难中勇毅向前的伟大精神,引发读者强烈共鸣。(湖北枣阳:李天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