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在温岭市东部新区,一幅关乎城市未来韧性发展与绿色能源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由中交一公局集团承建的上海电气温岭年产10GWh储能电池建设项目正紧锣密鼓、全速推进。
中华建设网讯 在温岭市东部新区,一幅关乎城市未来韧性发展与绿色能源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由中交一公局集团承建的上海电气温岭年产10GWh储能电池建设项目正紧锣密鼓、全速推进。面对工期紧迫、任务繁重、技术难题众多的严峻挑战,项目部全体建设者秉持着“以技术破壁垒,以匠心筑根基” 的实干精神,精准施策,日夜奋战,打响了一场与时间竞速、与困难较量的攻坚战。

一、迎难而上,精准攻克“材料关”
项目中标之初,一道难题便摆在眼前:从开工到批量钢构件进场,准备时间极为短暂,材料供应保障成为决定工程进度的首要关键因素。面对这一挑战,项目部当机立断,主动出击。团队迅速协调将原材料运输至加工厂,并同步启动深化设计工作,争分夺秒为后续生产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设计先行、急件优先”的策略,优先组织加工现场急需的构件,确保施工链条的源头供应及时、有序地输送至建设一线,为项目大规模施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科技赋能,牢牢坚守“安全线”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本项目屋面跨度大、钢架桁数多,尤其是在檩条安装阶段,传统的安全维护措施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在单梁上安全行走?如何在无法搭设固定生命绳的情况下进行檩条拉条施工?这些难题一度成为制约工程进度的“绊脚石”。
项目部秉持“向技术创新要安全”的理念,组织技术骨干进行专项攻关。通过加强工艺管理,优化工序穿插,大幅提高了安全防护物资的周转效率。同时,团队创造性地为高空檩条拉条作业“量身定制”了可纵向移动的专用爬梯,并在其两侧安装了可靠的生命线。这一“小发明”解决了“大难题”,既保障了工人在极端工况下的绝对安全,又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将高空作业的风险降至最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安全基石”的深刻意义。
三、多线并进,精细编织“计划网”
联合厂房二结构工程130天的紧迫工期,对项目团队的管理能力是一场极限考验。为此,项目部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的计划管理体系。通过精准识别关键线路,合理划分施工分区,在现场形成了多个作业面平行推进、流水作业的火热场景。
同时,项目部专门设立计划与协调管理部,构建了以日、周、月、总控计划为核心的分级计划控制体系。这套体系如同项目的“神经中枢”,由此衍生出资源配套、图纸需求、深化设计等一系列保障计划,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高效运作,让原本“不可能”的工期在精细化管理下逐步成为现实。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在中交一公局集团上海电气温岭项目的建设工地上,项目部的建设者们正凭借智慧和汗水,将一个个难点转化为工程的亮点。他们用行动证明,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建设者前进的脚步。一座代表绿色能源未来的“超级工厂”,正在他们的努力下,从蓝图加速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