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委市政府已下发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我们要在这个框架内,高标准、严要求、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彰显高新区特色。”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虎丘区区长毛伟表示,苏州高新区将以“五大抓手”为目标方向,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努力推动全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开创苏州高新区乡村振兴新局面。
乡村成高新区亮丽底色
仲夏时节,行走在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脆爽多汁的翠冠梨沉甸甸挂在枝头,千亩梨田即将迎来丰收。村内的大石山路、树山路两条主干道两侧,随处可见正在营业的精品农家乐、民宿,来往游客络绎不绝。几日前,树山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苏州高新区不仅集聚着“国字头”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等创新资源,还拥有包括树山村在内的丰富有特色的乡村资源,成为高新区的一抹亮丽底色。基于此,苏州高新区多年来坚持以“强富美高”为标准,围绕农村改革、现代农业、人居环境、富民强村、乡村善治等方方面面,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夯实农业基础。苏州高新区去年高水平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国家级改革试点,改革经验被写入《苏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58万亩,全区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4.3%。
提升农村颜值。苏州高新区全域推进72个规划保留村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苏州市首创“星级示范户”评比,目前已实现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00%,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
改善生活质量。苏州高新区去年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4.37亿元,累计建成富民载体243万平方米。这些年来,全区农村集体总资产从2014年的7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0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4万元增长到3.48万元。
新起点锁定“五大抓手”
今年3月19日,苏州市召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动员部署,《苏州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同步印发。
“站上新起点,目标已明确,未来三年,苏州高新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宋长宝介绍,苏州高新区正结合自身实际,抓紧研究制定苏州高新区三年行动计划,新计划将锁定现代农业、人居环境、农村改革、乡村治理、系统治水五大方面,成就“五大抓手”。
现代农业要加强顶层设计。苏州高新区有72个规划保留村庄、49座山体以及25公里太湖岸线,先天资源得天独厚。下一步,苏州高新区计划将全域耕地统一委托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全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引领和指导现代农业发展。同时加快推进特色民宿和融合生产、体验、餐饮、住宿等多种功能共享农庄建设,吸引更多的城市消费群体、资本、人才和经营理念等向乡村集聚。
人居环境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是提升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因素。苏州高新区除了新建康居特色村、康居乡村,培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示范村,还将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不大拆大建、因村制宜”要求,突出粉墙黛瓦、清幽整洁江南特色,全面深化完善“一村一规”规划方案。试点推行设计师“驻村”服务制度,驻场指导,陪伴式、全过程地参与村庄建设。
苦干实干作出样板示范
苏州高新区农村工作会议一结束,各个条线、板块围绕新目标新期待迅速行动起来。
“围绕万亩农田,做强现代农业;深化树山品牌,提升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夯实民生保障。”通安镇党委书记李志军告诉记者,作为全区重要的涉农板块之一,通安镇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深度融合西部万亩农田和东部乡村文旅,不断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和农民生活改善,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努力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来到浒墅关经开区(镇),“三村一体”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浒墅关将总面积为6.1平方公里、位于沪宁高速东侧的青灯村、九图村和华盛社区按照三村整体规划、基建全面推进、项目分布实施,打造苏州最美都市田园和现代都市农业样板区。对照新目标,浒墅关将高标准完成三村整合,加快理顺人事、财政、资产等关系,科学配置机构、职能、人员,科学规划三农发展目标,加快三村村委会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确保三村整合发展的配套完善。
“进一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打造太湖美丽乡村!”镇湖街道石帆村党支部书记姚华信心满满,去年石帆村获评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村,下辖8个自然村全部获评苏州高新区“三星级康居乡村”。接下来,石帆村将从完善规章制度、深化群团共建等着手,建立健全全村农村人居环境长效制度,让老百姓在“公园”一样的环境里过日子,收获满满幸福。( 陈雨薇 陈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