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沙地变“蓝海” 青海海晏光伏发电绿了草原富了民众

发布时间:2024-07-24 16: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核心摘要:沙地变“蓝海” 青海海晏光伏发电项目既保护了草原生态,又带动当地民众走上致富之路。

 “通讯柜电压电流正常。逆变器运转正常,无异响。线路正常,无破损,连接正常。”
 
高原夏日,每隔十几天,刘光耀和王海新都要到青海湖畔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尕海村的光伏发电站检查设备运行发电情况。
 
作为海晏县兴辉光伏扶贫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刘光耀和王海新每个月要过来两三次,检查变压器、逆变器、通讯柜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电压电流是否正常,以保证发电站正常运行发电。
 
“今天上午的发电量还可以,一台逆变器已经转换60度电,一共有37台逆变器,一上午就能转换出2000多度电。”刘光耀指着主控电脑告诉记者。
 
光伏扶贫电站位于尕海村的尕沙窝地区,占地面积52亩,是2018年下达该县的“十三五”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总投资1214万元,总规模1.9兆瓦,采用地面光伏结构,共配置1个2兆瓦方阵,1个10kV开关站,主要用地为荒草地。项目产权归属海晏县12个村集体所有。
 
在光伏电站大门口,一张老照片展示了这里原本的样子:一片片沙化地让草原显得斑驳不堪。而现在,这里已经长出了高低不一的绿油油的小草,走在成排的光伏板中间,风也变得小了。
 
“我们这的尕沙窝风大、土地沙化严重,植物很难生长。光伏电站建成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你看这草长得多好。不但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还让我们的村集体累计增收近70万元。”尕海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扎西拉布特旦说。
 
说起光伏电站的好处,尕海村的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
 
“光伏电站修到这,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既能照顾家里也不耽误放牧,每年能多收入1万元。”尕海村村民索南达日杰说。
 
原来,索南达日杰因为母亲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要常年吃药,导致生活困难。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争取到保洁员的工作,有了固定收入,他们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
 
马应贵是尕海村村民,今年54岁,患有糖尿病,干不了重活。一直在家里待着,没有收入。今年初,他来到光伏电站当了值班员,每个月有4000元的稳定工资。
 
“我的工作就是每天早上围着光伏电站转一圈,检查围栏有没有破损,牛羊有没有钻进来。来客登记、防火防盗,都是我的工作。”马应贵说。
 
除了这些,马应贵每天两次到主控室把发电量拍照发到“天威海北项目运维群”,以这种形式报送每天的发电量。
 
“截至目前,电站5年累计发电量1717.86万千瓦时,结算电费1315万元,向3个乡镇12个村分配收益资金1064万元。按照资金管理办法,电站净收益的60%为村集体经济,净收益40%主要用于设置公益性岗位。”海晏县兴辉光伏扶贫有限责任公司项目经理乔渊杰介绍,5年来,项目通过8个公益性岗位,安排长期稳定光伏公益性岗位42名,支出光伏收益资金378万元,脱贫劳动力月增收1500元。安排动态调整临时性公益性岗位63名,支出光伏收益资金71万元,脱贫劳动力月增收940元。
 
“现在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的胜利,但是我们给村集体和村民的分红是不会少的,只要电站还在产生效益,我们就要按照规定给他们分红。让群众多一份收入是我们的初心,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动力。”乔渊杰说。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