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塔哈镇吉斯堡村:文明实践“六步走”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25 16:50 来源: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核心摘要:近年来,富裕县塔哈镇吉斯堡村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契机,依托本地民族文化、地理位置、产业项目等优势资源,持续刷新乡村“颜值”,通过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突出教育引导、扎实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强化制度约束、营造浓厚文明乡风氛围、加强特色产业助增收,走好文明实践“六步棋”,...

近年来,富裕县塔哈镇吉斯堡村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契机,依托本地民族文化、地理位置、产业项目等优势资源,持续刷新乡村“颜值”,通过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突出教育引导、扎实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强化制度约束、营造浓厚文明乡风氛围、加强特色产业助增收,走好文明实践“六步棋”,巩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文明友善的村民与干净整洁的环境相互交融,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在吉斯堡村徐徐展开。

 

抓好阵地建设,推动文明实践

 

吉斯堡村整合现有资源,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建成集群众服务大厅、文体广场、民族广场和文化长廊于一体的“一站式”文明实践阵地,不断完善农民大讲堂、矛盾纠纷调解室等特色分区,有效丰富文明实践阵地功能。坚持文化传承与文化融合相统一,充分利用达斡尔族民族村地域文化独特、乡村景观丰富、人文气息厚重的优势,高标准保护村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深挖民族村特色文化资源,依托村内主要街路院墙,手工绘制展现达斡尔族民俗、文明乡风等主题的漫画墙,引导村民自觉树立新发展理念,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建成民族村史馆,有效传承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激发村民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强化队伍建设,凝聚奋进力量

 

吉斯堡村建立“1+2+N”工作机制,“1”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整合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组成理论政策宣讲团,实时接受实践站点单,开展理论下乡宣讲活动;“2”是由到村任职大学生、村“两委”成员组成实践场所先锋队,通过乡言乡语,用百姓话讲百姓事,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N”是由网格员、志愿者组成文明实践服务队,分赴百姓家中、田间地头,围绕“除陋习、树新风”、倡导文明行为、限制过量饮酒等主题,广泛开展接地气、分众化、互动式的理论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多彩实践活动,浓绘幸福底色

 

吉斯堡村把村民需求作为任务导向,以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丰富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为重点,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采取“一月一主题”的方式,扎实推动文明实践服务活动持续开展。为解决学生假期“看护难”的问题,吉斯堡村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打造家门口的“假期课堂”实践服务品牌,根据学生需求及爱好,以假期作业、红色教育等内容为重点,助力学生全面成长,让假期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年初以来,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环境卫生等主题实践活动 10余场次,累计覆盖服务村民600 余人次。

 

完善管理制度,深化移风易俗

 

吉斯堡村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一约五会”制度,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建立“除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红黑榜,将勤劳致富、关心集体、孝敬父母等先进典型纳入红榜,把环境卫生差、好吃懒做的负面典型纳入黑榜,让“软要求”转为“硬约束”。坚持以评立德,通过村民推荐、村党组织评选、镇党委复核,全村共评选出“好儿媳”“好邻居”“干净家庭”各3个,在全村营造学模范、讲美德的优良风气。

 

聚焦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模式

 

吉斯堡村采取“线上+线下”方式,线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微信群、学习强国APP等渠道,精选一批微课程、短视频等理论传播作品,持续丰富理论传播供给内容;线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理论讲堂、科普讲堂活动,让党的惠民政策和科学理念与群众贴得更近、深入人心。采取“集中+分散”方式,划分集体会议式、分散小组式学习课程,让村民想学能学。采取“菜单+点单”方式,村民下单、志愿者服务队接单,有针对性提供服务。

 

立足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吉斯堡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农技宣讲2次,果树、中草药种植技术培训2次,农技专家志愿者通过开设晚间课堂、田间学校等技术培训方式,培养了一支接地气、带不走、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将当地的农民、种粮大户培养成“土专家”。村集体引进中草药特色种植项目,利用林下种植中草药促进集体经济壮大,探索出一条“林药共生、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新路子,为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王莹 李明泽)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