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韩冬)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了解到,2023年,湖北省住建系统以破冰提能锻造住建铁军,以“宜居湖北”统筹“四好”建设,抢抓一切可能推动城镇高质量发展的有利风口,成功应对了谋大局、应变局、破困局、开新局的重大考验,交出了二次创业的首张年度精彩答卷,创多个“第一”“率先”。
●宜昌市摘得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实现湖北零的突破。
●湖北房地产开发投资、建筑业产值和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增幅3项指标均位居中部第一。
●成立全国首个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已探索7项智能建造经验并全国推广。
●搭建全国唯一的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创新推进自主可控的BIM云平台建设。
●在全球率先破解数据融通、数字孪生问题。通过建设城市数字底座,解决“物”的身份证问题。
●在全国率先试行建筑工程分阶段核发施工许可证,为项目节省工期半年以上,为企业节约成本65亿元。
●在全国率先出台宜居湖北“四好”标准,提炼好房子“绿色、智慧、舒适、愉悦”内涵,满足了年轻人对物理空间的需求。
●在全国率先全领域推进信用评价,开创性构建涵盖23类企业和18类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了“湖北信用住建”品牌。
●在全国率先开展燃气企业“四系统”和燃气用户“三件套”安装,研究出台“瓶改管”定额标准,让小餐饮商户愿意改、改得起,4个月全省1.1万家商户全部“瓶改管”。
●在全国率先完成C、D级危房消危。
●在全国率先出台住宅建筑模数化设计导则,让造房子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用科技手段解决质量的问题。
●在全国率先完成危旧房摸底调查,创新合作社模式推进危旧改。
●黄石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
●创新带量集采模式降成本,电梯每部降低5-10万、最多的降低14.5万,窨井盖每个降价接近一半。
●稳妥推进“保交楼”,超国家下达任务21.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超过5400亿元、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超过5300万平方米,增幅均高于全国和中部平均水平,在GDP总量前10的省份中保持第2和第4位;新房、二手房合计成交预计超过75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
●空中造楼机、有水电行业“珠穆朗玛峰”之称的白鹤滩水电站、有“天路”之称的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等大国重器都是湖北造,一年捧回12项鲁班奖、16项国优奖、2项詹天佑奖、5项大禹奖。
●目前,湖北建筑企业已参与“一带一路”沿线155个国家、2775个项目建设。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2.2亿美元、全国第四,新签合同额115.8亿美元、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