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住建之声

站在“十四五”成就基础上阔步前进

发布时间:2025-09-28 08: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核心摘要: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开启“十五五”规划夯实发展基础的最后一年。这五年,中国经济更加强大,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日益殷实,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人的信心、底气、志气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盈、这样厚实,我们的脚步已经坚实地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开启“十五五”规划夯实发展基础的最后一年。这五年,中国经济更加强大,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日益殷实,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人的信心、底气、志气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盈、这样厚实,我们的脚步已经坚实地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康庄大道。

 

砥砺奋进成就来之不易

 

“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统揽全局、综合施策,带领全国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锐意改革、创新发展,不仅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经受住了各种考验,还保持了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展现出我国经济强大活力和韧性。

 

经济发展增量提质并驱。这五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达到140万亿元左右,这意味着增量超过35万亿元。2021-2024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平均5.5%的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保持在30%左右。这五年取得的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足以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稳定、最可靠、最积极的力量。

 

科技创新亮点纷呈。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建成运营,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下水,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嫦娥六号”实现全球第一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第一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飞行,等等。这一系列“第一”彰显中国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取得重大突破,表明我们站上了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的创新制高点。

 

民生改善实实在在。“十四五”以来,我国粮食、能源、产业、国防等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国人的饭碗已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到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较高水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大为提升,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无到有;随着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速完善,交通出行和快递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生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餐桌可以“当天到”“次日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十四五”期间,随着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四梁八柱”基本建立,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到29项,民营企业增加到5800多万户,比“十三五”末增长超过40%。我们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定,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开放平台作用凸显,进出口规模稳中有升,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质量稳步提升。

 

中国与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超大规模的市场和超强的制造能力,为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贡献中国担当,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改革创新经验弥足珍贵

 

“十四五”期间,各项事业取得来之不易的重大成就,既表明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也在于党和国家始终能以坚定的改革创新勇气应对复杂严峻形势,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性认识,充分积累和用好一系列宝贵经验,不断引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的征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再一次证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应对来自政治、经济、自然灾害、意识形态等诸多领域风险挑战的关键时刻、重要节点,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就能够有效统筹全局、凝聚力量,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确保事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坚持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五年来的实践证明,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单纯追求速度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唯有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转型,才能突破瓶颈制约。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国际循环的水平和质量,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场;必须将科技自主可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产业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坚持以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谋划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十四五”期间的实践也表明,在战略规划上,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善于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着力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切实提高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激发和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面对深层次矛盾和挑战,唯有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同时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合作竞争。

 

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满意是最大的政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将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站在五年规划接续实施的历史交汇点,要看到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旧十分繁重,更要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中国发展的前景无比广阔,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站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我们要坚定信心,继续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稳步前行,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美好的未来。

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两新”政策持续释放扩内需效能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