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城市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为智慧城市 下足“绣花功夫”

发布时间:2023-08-24 17:15 来源:南方日报

核心摘要:人工智能平台及视频前端建设加速,智慧环保一张图可视化专题上线,“智慧应急-综合管理”平台运行……城市是工作生活的栖息地,也是展示数字化发展成果的全景图。眼下,霞山“智慧城市”四梁八柱基本成形,二期项目进展顺利,数字化城管居全市前列。

人工智能平台及视频前端建设加速,智慧环保一张图可视化专题上线,“智慧应急-综合管理”平台运行……城市是工作生活的栖息地,也是展示数字化发展成果的全景图。眼下,霞山“智慧城市”四梁八柱基本成形,二期项目进展顺利,数字化城管居全市前列。

据悉,霞山区智慧城市项目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全面整合数据资源,辅助施策精准化,支撑行业管理精细化,赋能基层治理精确化,牵引推动社会发展。

四大平台联动

赋能支撑数据融通


霞山辖区人口集聚,人流密集,交通卡点多,城市治理难点多,如何实现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据悉,霞山区智慧城市项目依托全省一体化数字政府基础底座,基于湛江市政务外网、省政务大数据中心湛江节点、霞山区政务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支撑霞山区“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和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

目前,霞山区智慧城市项目一期主要建设大数据中台,完成IPV6改造到终端、WiFi网络,实现了政务外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并建设完善了区级的网络安全体系。项目二期则是在一期的基础上优化及新增基础支撑系统平台和各业务平台。

条理清晰,思路开阔是霞山区智慧城市项目的最大特点。着力打造1个架构(1个大数据资源中心+智慧政务、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产业平台的“1+4”应用体系架构),建设1个体系“1+10+72+180”四级指挥管理体系(1个融合指挥中心、10个街道分中心、72个村(居)末梢指挥中心和180个网格),编织1张网(涵盖大气监测、全景鹰眼和城市部件等全域感知网),以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霞山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统一物联网平台可实现城市传感设施统一接入、感知数据共享等,为上层业务应用以及综合展示提供多维实时感知数据服务。人工智能平台激活分析支撑,通过高峰交错复用,实现弹性、高效的资源利用,按需提供智能分析能力,提升智能分析效率。

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汇聚、清洗、治理、分析,为上层算法及应用提供鲜活、多样的数据支撑,在城市管理决策、业务协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统一GIS平台以城市空间模型高效融合城市各类基础、专题及动态感知信息等,对外提供按需获取的时空信息服务,为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支撑。

便民服务升级

“绣花”功夫强化管理


“社会治理-社会风险智能预警”平台、“粤治慧”平台、智慧城管系统建设智慧霞山统一门户(移动端)-智慧旅游子模块……搭乘数字化的东风,一批重点平台以科技引领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模式,正不断提升霞山区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让居民生活更智慧、更安全、更便利。

霞山区建强治理全区“一网统管”体系,更好地支撑决策、服务治理、赋能基层、利企便民,不断提高全区城市韧性和治理现代化水平。据了解,霞山区智慧城市项目在全区10个街道及村居投放47台政务服务一体机,群众可以24小时快速便捷地自主查询、办理153项便民业务,其中包括40项区平台功能和113项省粤智助平台事项功能,提供不少于50项海南、武汉、佛山、东莞等跨省跨市通办,2022年累计办理量达10254件。

与此同时,霞山区对项目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对区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办理材料、业务表单和办事指南等要素进行精细化梳理,以高频民生事项为重点,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梳理“一件事”事项清单。

据统计,霞山区梳理“马上办”事项85项,“立即办”事项15项,并建设区政务服务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统一门户,形成本地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库。

此外,霞山区智慧城市项目一期已在各重要交通路口、农贸市场、学校、社区、农村等地点建设“5G云喇叭”139台,保证了信息发布的全覆盖,助力应急指挥防控宣传无死角、信息传播全覆盖。视频覆盖方面,专线线路已建设完毕、前端视频点位现场施工完成基础施工,初步建立起自动化、智能化的预警防范机制。(记者 陈思亮)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