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长江之畔,位于枝江市的宜昌船舶工业园内,焊花飞溅、机器轰鸣、叉车穿梭、行吊行进,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在这里,一艘艘新能源船舶正从蓝图走向现实,吉水船舶的技师们正忙着对新造船舶进行舾装调试,即将开启绿色航行的征程。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柳月)长江之畔,位于枝江市的宜昌船舶工业园内,焊花飞溅、机器轰鸣、叉车穿梭、行吊行进,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在这里,一艘艘新能源船舶正从蓝图走向现实,吉水船舶的技师们正忙着对新造船舶进行舾装调试,即将开启绿色航行的征程。
作为宜昌船舶制造的核心集聚区,这片工业园已汇聚 10 家船舶制造企业,她们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形成了从设计、建造到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今年以来,该园区订单量迎来爆发式增长,累计承接造船订单 114 艘,其中新能源船舶占比高达 87%,达 100 艘之多,万吨级货轮昂首挺胸、逐浪前行。这些新能源船型涵盖 LNG 动力船、甲醇燃料船、纯电动船等多个品类,既能满足内河货运的重载需求,也适配短旅游途客运的灵活场景,还有国际订单,折射出航运市场向绿色转型的强劲趋势。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宜昌船舶工业园新能源船舶订单量同比增幅达 37%,远超传统燃油船舶的增长速度。面对激增的订单,园区企业纷纷按下智能化改造 “加速键”,多家企业上线的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零部件供应、工序衔接的精准调度,船体分段建造流水线的投用,让单船建造周期缩短近一个月。
从长江航运的 “绿色引擎” 到船舶制造的 “宜昌名片”,新能源船舶产业的快速崛起,不仅为当地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推动着长江经济带船舶动力的 “换道超车”。
随着更多绿色船舶从这里驶向江河湖海,宜昌正以实际行动践行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的理念,为长江航运的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