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荡漾忆故人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19-06-18 10:30
图/文 张俊
 
沙市中山公园北边的江津湖,碧波荡漾,绿树环抱,沿岸桥廊亭榭点缀,环境宁静优美,被称作城区的“绿色心脏”。我家距江津湖约十多分钟的路程,早晚无事,我都会来湖边走走,看着那一湖碧水,眼前便常浮现当年沿湖十二景点如火如荼建设的场景,在波光中又依稀见到那些逝去的建设者。
 
一、1936年的沙市中山公园大门

1936年的沙市中山公园大门
 
1936年,位于蜈蚣岭西边的沙市中山公园建成,占地270多亩,是当时湖北省三座同名公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此后直到1992年间,因战乱、建设资金匮乏等原因,沙市中山公园几乎没有再大兴土木。历史的旧貌保持了五十多年,直到1992年在公园的北边实施了十二景点建设,这座老园才穿上了时代的新装。
 
时任沙市市建委主任的刘耀清(左一)、时任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刘承权(中)、时任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的秦掁芝

前排左一为市建委主任刘耀清、中为副市长刘承权、右为市规划院副院长秦掁芝;后排为市建委副主任李遂兴
 
公园的北边原有个洪家垸,是一处荒草丛生,蛇鼠出没之地,也是农民的菜地和藕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沙市人民政府组织干部职工在这里义务劳动,将垸子改造成了一座大渔塘。与鱼塘一埂之隔是沙市便河的一段故道。
 
对城市建设的领导者来说,一张白纸正好用来绘制最新最美的图画。1982年,时任沙市市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杨万鼎指示市城建部门编制沙市中山公园总体规划,将洪家垸改造纳入了公园总规的范畴。这个总规方案曾得到杭州市园林局长等专家的指导,最后报时任中共沙市市委书记穆常生批准实施。
 
江津湖风景区

江津湖风景区
 
1987年秋,沙市中山公园内的人民会场因白蚁蛀蚀严重而拆除,而后在洪家垸的北岸修建了川主宫戏楼,同年碧波路又建成。1988年沙市市规划院着手编制洪家垸修建详细规划,洪家垸正式改称江津湖,纳入沙市中山公园的范围。随后沙市市建设委员会投资进行了湖泥清淤,沿湖修建了青石驳岸,为下一步大规模建设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江津湖边的川主宫
 
江津湖边的川主宫
 
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沙市轻工业发达,沙松冰箱、鸳鸯牌床单、荆江牌保温瓶、数控摇臂钻床等畅销中外;城市卫生工作出色,是全国闻名的卫生城;老姨妈奉献精神,更是精神文明园地中的一支奇葩;沙市是与苏州、常州、佛山齐名的明星城,大歌星李谷一唱的《明星城沙市》传遍海内外。
 
沙市双文明建设硕果累,1990年全国精神文明大会在沙市召开。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环莅临沙市参会,他在看了沙市市容后曾感慨地说:我一进沙市,就感到这座城市的绿化搞得好!或许是中央领导对沙市城建工作的高度肯定,这大大激发了沙市人建设美好城市的热情。1992年春,沙市中山公园的东大门、便河桥、凌波桥等已经建成,对江津湖沿岸全面进行改造的条件已经成熟,因而沙市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江津湖十二景点建设纳入当年为民办实事工程,全力打造这颗城市的“绿色心脏”!
 
江津湖中的湖光阁
 
江津湖中的湖光阁
 
按江津湖十二景点修建详细规划,这十二座景点是:江津晚泊、湖光阁、缚龙廓、烟波秋月、莲蒲风荷、接龙廊、西大门、塔儿桥、楚风桥、望月桥、平湖桥和风音鸟语。有桥有阁有廊有榭,风格多样,黄瓦红柱,多彩多姿。与此同时,挖掉湖中那道堤埂,使江津湖与便河故道连为一体,加大城区雨水调蓄功能,扩大水面景观。
 
江津湖边的江津晚泊
 
江津湖边的江津晚泊
 
沙市人民对江津湖改造有企盼,城区有经济实力的单位捐资建设的积极性极高,形成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广泛共识。沙市人民政府顺从民意,于1992年5月19日召开了共建江津湖“绿色心脏”座谈会,会上中国房地产公司沙市公司、沙市港务局、中国建设银行沙市支行、沙市邮电局等22家单位代表慷慨捐资,最高的15万,最低的5万,共筹得建设资金220万元。
 
江津湖边的望月桥

江津湖边的望月桥
 
十二个景点由沙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建筑公司,沙市第一、第二市政工程公司,以及沙市中山公园修建队等11支建筑队伍分别包建,总计10万个义工分文不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荫及子孙的情怀激荡在每个建设者的心中。
 
江津湖上的悬桥

江津湖上的悬桥
 
十二景点工程从1992年4月26日开工,至当年国庆节前夕便已基本竣工。不久全省第十二届根艺展在新建的景点廊榭中展出,美丽的江津湖以崭新的风采迎来八面八方的佳宾。
 
江津湖边的接龙廊

江津湖边的接龙廊
 
江津湖改造是沙市城市建设的大手笔,也是沙市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一次成功范例。我那时在沙市市建委当秘书,有幸见证了那段火热建设的日日夜夜,也难忘那些付出辛劳的建设者。如今27年过去,虽说是弹指一挥间,但那些已经远行的建设者却从没离开过我的视线:
 
杨万鼎,最早思考江津湖建设规划的市领导人。他在任副市长期间,谋划了将老城区内工厂集中在东区布局、实施了老城区街巷道路、号院水桩、公共厕所改造等民心工程、领导了洪垸小区综合开发建设。在他病逝的前一年,我因撰写《沙市市建设志》去采访他,他还拿出《沙市城市规划之我见》的文章,让我整理一下拿到《沙市纵横》上去发表。后杂志发给他50元稿费,他却买了一个皮包和一支钢笔嘱人送我。长者风范念之令人动容。

刘承权,是十二景点建设时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在景点动工建设期间,他带顶草帽常出现在工地上,有时还帮工人递两块砖。省第十二届根艺展结束后,他嘱江永武编本《中国根艺》画册,王大成摄影,我配诗,凝聚了一段文人雅士的佳话。

李遂兴,时任市建委副主任,是十二景点建设时的前线指挥长。他是个资深老干部,常年衣着像个农民,人家喊他“李老乡”。在景点施工期间,他和工人们在一起搬砖、和灰砂,风吹雨淋,从不避难,那时我只有在工地才能见到他的身影。
 
李竹梅,沙市第三建筑公司经理。景点施工时他已患病,却和工人一道日夜在工地忙碌。他烟抽得凶,一头白发,说话慢条斯理,但训起敷衍工程的人来从不给一点面子。
 
蒋德明,沙市中山公园主任。那天我去湖光阁工地找他了解建设情况,准备为《沙市年鉴》写词条。因天气奇热,他只穿条裤衩蹲在一堆乱砖上,大口喘着粗气,因太疲劳而布满血丝的眼睛瞪着我,一字一顿地回答我的问题。他性格豪爽,能吃苦耐劳,又敢担当,我总觉得他是个身子像张飞,性情像关羽的人。
 
当然,还有不苟言笑的市第一建公司经理陈代发、说话语气温和的市建筑学会理事长孙代安、总是一脸笑颜的中房沙市公司经理孙成正,等等。这些当年的建设者现都已先我们而去,但他们付出的心血却凝聚在江津湖十二景点的一砖一瓦和一草一木中。
 
江津湖边的平湖桥
 
江津湖边的平湖桥

城市建设就是这样,一代建设者有一代人的使命;尽心去做了,即使是飘然身去,那功劳也会让后来人永志不忘。
 
每当我在公园内看见阳光下欢笑奔跑的孩子、在树丛中悠然舞剑的老人、在广场上欢乐起舞的大妈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建设江津湖十二景点的那些人,还有那些不能忘怀的往事。
 
作者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2019年6月16日写于荆州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