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兵雕塑广场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4-04-24 15:07
张 俊
 
1977年,全国拨乱反正工作在各条战线展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四个现代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全市人民鼓足了干劲,正积极投身到火热的建设中去。这一年,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首次在市招待所举行慰问市环卫职工活动,市领导在讲话中明确提出:“城市建设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在激励人民群众大干‘四化’热情方面做贡献”的要求。
 
为落实市领导的讲话精神,切实担负起城建人的责任,市城建局在这年研究建设项目时做出一个决定:在中山公园南大门后建一座广场,再立一尊工农兵雕像,以此来展示当代公园的新特色。
 
1工农兵雕像
工农兵雕像
 
这个想法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为具体落实这件事,市城建局局长聂斌亲自去湖北美术学院洽谈,要请最好的雕塑家来创作工农兵雕像。湖北美术学院的领导对这件事十分重视,派出以著名雕塑家张祖武为艺术总监的雕塑团队到沙市,拟以完美的创作展示“湖美”的艺术水平。
 
随张祖武教授同来的还有雕塑系教师汪良田、安志今、李政文三人,他们只负责雕像的设计与制作指导,雕像的放大制作则由雕塑系学生项金国、刘炳南、童显雄等人来完成。
 
张祖武,广东高州人,1939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雕塑系。曾担任中国雕塑泰斗刘开渠的助手,在广州市立美专任过教授,还在解放军云南军区、西南军区、总政文艺创作室、军事博物馆担任过创作员,现为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他的代表作有《无名英雄纪念碑》《边防军立像》等。张祖武等人在中山公园考察后,很快拿出了工农兵雕塑设计方案:这是一组站立雕像,有一个持枪的解放军战士,一个挥舞绸巾的纺纱女工,一个手握镰刀并抱着麦穗的农民。三人紧靠在一起,目光凝视着远方,具有鲜活的时代人物气息。
 
21977年,制作工农兵雕像情景
1977年,制作工农兵雕像情景
 
做雕塑需要先找模特做泥稿,为此,市城建局派人陪同美院的老师到下属基层单位去挑选。几经选择后,最终确定解放军战士模特为丁文略,他是市第二市政工程公司的一名捡测工;纺织女工模特是谭丽平,她本身就是一家市棉纺织厂的纺织工人;农民模特是从郊区选的一个年轻农民,他有一身发达的肌肉。在三位模特的配合下,张祖武雕塑团队很快便完成了工农兵雕塑泥稿。
 
广场及雕塑的建址,选定在公园南大门后面。这样,游人一入园就能看到气势磅礴的雕像。1933年建园时,这里是树立总理纪念碑的地方。平台后有座土丘,土丘上建有市政亭。建国后,总理纪念碑曾被改为中山纪念碑,“文革”时还是毁掉了;因为要给工农兵雕像腾地方,市政亭也被拆毁了。
 
经过几个月的施工,这里建成了一个平整宽阔的广场,在广场北边立有一个高4米的基座,基座上为高5米的工农兵雕像。浇铸这尊雕像时,现场搭起了脚手架,从外地请来了五位翻模浇铸师傅,其中之一的高崇岳师傳,曾经担任过毛主席纪念堂群雕的翻模小组组长。这五位师傅虽说都是翻模浇铸的高手,但对制作工农兵雕像的事一点都不敢怠慢,浇铸时都是轮流守候,连眼皮都不敢合。最终,他们用白水泥浇铸出一尊堪称完美的雕像。
 
3张祖武教授在制作现场
张祖武教授在制作现场
 
立工农兵雕像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工农兵雕像的位置,与公园大门外的公园路、便河西路不在一条中轴线上。于是有人提出拆掉南大门后,再按中轴线重建,以达到划一对称的效果。当这个建议报到市委副书记张健那里时,他十分严肃地说:公园大门有几十年的历史,已经是文物了,怎么能说拆就拆?张书记的这句话,保住了南大门,更重要的是保住了建园时的景观风貌。
 
后来,市公园管理处参照市政亭的老照片,重建了一座纪念碑亭,只不过它的名字称作“中山亭”,它就在工农兵雕像的后面。
 
(选自《沙市中山公园史话》)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