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沙市一等邮局楼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0-09-22 16:58
张 俊 
 
沙市城区有条白杨巷,因巷子里住着一些织席子的手艺人,又名芦席巷。巷子的一头连着江堤,另一头接着三府街(后为中山大马路一段)。也许是看中了这里的交通便利,在1922年,沙市一等邮局(沙市邮局)局长黄家德在白杨巷口买了块地皮,面积约700多平方米,打算将来盖邮局楼用。沙市邮局虽为湖北省三个一等邮局之一,但却一直没有邮局楼,办公是租的邓笃记的房子。1929年,沙市邮局开办了三民街邮政支局(巡司街支局)和中山一马路邮政支局,这盖楼的事仍然没着落,这块地皮也就用不上,时任沙市邮局局长孙国瑞便租给了一个叫黎大光的人,这人是个做生意的,他在面朝中山一马路的方向盖了六间铺面房出租。
 
在德国留学时的奚福泉

在德国留学时的奚福泉
 
1934年春,横贯城区的中山大马路建成,还在修路时一些银行、银楼、百货店、布庄等就开始新建或扩建门店,大家都看好这条大马路建成后带来的商机。沙市邮局自然也不例外,时任郭子澄局长在这年向交通部邮政总局呈递报告,要求上头尽早拨款修建邮局楼。
 
清道光二年(1822年),重庆胡万昌民信局在沙市设立分局,经办民间信函、包裹、汇款业务。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人在沙市没立了邮局,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又设立邮便所,洋人们将近代邮政带到荆沙。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大清设立了沙市海关后,才在海关内成立了寄信局,荆沙这才有了官办的邮政。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寄信局改称大清沙市邮政总局,是当时中国35个邮政局之一,由英国人担任的海关税务司负责管理。
 
1914年,湖北邮务管理局在汉口成立后,将沙市邮局改为一等乙级邮局,罗衡甫任局长。1933年,沙市邮局成为湖北邮区代发内地各局邮票及印纸的分片局,管辖公安、沙洋、宜都等14个局。1934年,沙市电报局在沙市邮局内设立电报收发处,开通了汉口、宜昌等地的长途电话业务。由于业务种类和业务量的增多,沙市邮局迫切需要建一座邮局楼,郭子澄局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递出了建楼报告。
 
1934年,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朱家骅任命老部下郭心崧任邮政总局局长。郭是个按章办事的人,他对沙市邮局的建楼报告很重视,由于当时宜昌邮政局也要新建邮局楼,于是在1935年,他派出专管邮局建设的官员到沙市和宜昌考察。不久,邮政总局就作出拨款20万块大洋同时在沙市和宜昌建楼的决定。同年12月,上海公利营造公司承接了这两地邮政楼的设计业务,设计师是该公司的老板奚福泉。
 
沙市邮务工会代表在邮局楼前留影

沙市邮务工会代表在邮局楼前留影
 
奚福泉,字世明,上海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其父奚澜庆是个做外贸生意的,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几个孩子都出洋留过学。奚福泉11岁考进英国人办的上海工部局华童学堂,1922年赴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留学,1926年获该校建筑学特许工程师证,1929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后归国。他先在上海公和洋行设计事务所搞建筑设计,后不甘心在洋人手下打工,于1931年创办启明建筑师事务所,两年后又创办了公利营造公司,自已当了老板。
 
奚福泉不仅精于设计,而且还擅长经营,开业不久就承接了不少大建筑的设计业务。1934年,留德学医归来的丁惠康投资30万块大洋建上海虹桥疗养院,那座配有大阳台,阶梯层叠的大楼就是由奚福泉设计。同年,黄炎培、杜月笙等筹建上海浦东同乡会所,奚福泉与另外四位设计师都出了设计图样,后经几位著名建筑设计师评审,最终采纳了奚福泉的设计方案。还是在这一年,奚福泉还设计了位于南京新街口的国贸银行大厦,这是南京当时最高的一座建筑。最让奚福泉扬名的是在1935年,这年孔祥熙等人提议建南京国民大会堂,共有14位建筑师拿出了设计方案,最后奚福泉的方案成为首选。因此,才30出头的奚福泉在承接沙市邮局楼设计时,早已是一位知名建筑设计师了。
 
沙市地层含沙大,地耐力差,奚福泉先派山晴甫工程师到沙市做了地质勘探,而后才拿出设计方案:沙市邮局楼占地面积约74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78平方米,楼高三层,局部四层,框架结构,主体建筑为长方形,外饰水刷石面,楼前建有桥式楼梯,窗户采用了拼花窗棂。这个方案既有西方近代建筑简洁明快的风格,又有传统建筑的民族特色,体现了他追求新民族主义建筑设计的理念。
 
邮局的部分职员

邮局的部分职员
 
1936年8月,邮政总局给沙市和宜昌下拨了建楼款。不久,便在上海、汉口、沙市和宜昌贴出了建楼招标公告。按国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建筑管理规定,凡建筑造价在10万块大洋以上的,承包商除了要有工务局发的甲种营业执照外,还要有相关建筑施工经历证明,以及一笔数目不小的保证金。由于招标条件过高,好长一段时间都无厂商中标,直拖到这年的12月底,才由泰兴营造厂接下了沙市和宜昌邮政楼工程。泰兴是上海的一家营造厂,老板叫王绍棠,当时正在汉口承建由名建筑师卢镛标设计的中央信托局汉口分局大楼。
 
湖北省邮政局专门成立了一个沙宜邮政楼建筑委员会,由省邮政局英藉局长史密斯总负责,曹鉴庭业务股长具体抓工程,沙市邮局局长郑国勋和宜昌邮局局长林卓午则分别负责建筑质量,邮政总局还派周筠堂工程师到沙市专门监督施工。泰兴营造厂向省邮局交了保证金后领到全套建筑图样,以及工程说明书。由于泰兴营造厂只承担建筑主体部分,于是水电工程便分包给了汉口的宝华和大华公司。
 
沙市邮局楼于1937年初开工,当时正值西安事变发生不久,国共两党正在积极合作准备联合抗战,动荡的时局使沙市水陆交通不畅,建楼所需的许多建筑材料不是买不到,就是买到了也不能运到施工现场。建楼的人想了很多土办法,例如现浇楼基础时应当使用宜昌产的碎石,但因找不到车辆运输,只好改用本地鹅卵石;部分地面原准备用水磨石,但由于在外地的磨石机无法运到,便改用白水泥拌碎石代替;原订的红缸砖不能运来,便用渗了红土的水泥预制;大门的铜铰链无货,便使用白铁铰链等。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加快施工进度,但还是未等到工程完工,上海就发生了“八一三事变”,时局变得更加动乱了。
 
最让王绍棠头痛的是军队随意的征夫抓丁,有时工人们正在施工,冷不防便被拿枪的人抓走,弄得人人心惊肉跳。为了保证施工进度,郑国勋局长不得不去找沙市公安局,请他们派人对工人加以保护。后来该局给上班工人发了一条佩带,以证明他们是正在从事重要公干的人,这样才避免了工人随意被抓走。
 
1937年底南京保卫战失利,国民党军又准备在武汉会战,因而在荆沙调动的军队十分频繁。军队的人见这座快修好的楼设施配置好,便去找郑国勋局长要求借用,但每次都为他所婉拒。后来为了避免军队再打占楼的主意,郑国勋还没等邮政楼完工,便在1938年2月6日带人搬了进去,直到一个多月后,邮政总局才派出工程监察员金炳章等人从宜昌赶到沙市对邮政楼进行竣工验收。参加验收的有郑国勋、山晴甫、王绍棠等人,大家都认为邮政楼施工达到了设计要求,整个工程结算总造价为8万多块大洋。
 
1940年6月8日荆沙沧陷。在日军进入沙市之前,沙市邮政局的大部分职员已撤往巴东,只留下12名员工在邮局楼值守,日军来后将这些人都赶了出去。日军将荆沙警备司令部设在邮局楼内,让荆沙人恐惧的情报室及4个密侦组也都在楼内办公。一楼的邮件包裹房改成了军用银行,运转房和账务室变成了大小厨房,员工的宿舍则被日军占用,楼内的许多设施都遭到破坏。
 
1945年9月荆沙光复后,还在恩施的湖北省邮政管理局办事处便任命杨基蓥为沙市邮政局长,随后杨带着人匆忙赶到沙市,重新接管了这座邮政楼。为了尽快恢复原貌,杨基蓥请沙市福兴公司对邮政楼重新进行了装修。由于当时物价飞涨,装修工人时来时走,经过好长的时间,才恢复邮政楼原来的样子。
 
(作者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