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君向“沙市记忆”馆捐赠张大千联石刻碑

 
作者  收藏   举报   发布时间:  2021-07-26 10:10
张俊
 
7月21日下午,热浪袭人。四个壮实的工人用木杠从李雪君家抬出两块厚重的石刻碑,碑上刻的是一副对联,李雪君说:这是著名画家张大千当年专为他外祖父李宝常写的。
 
1沙市知名士绅李宝常
 
沙市知名士绅李宝常

李宝常,字绩丞、寄尘,号素庵。清同治九年(1870年),李宝常出生在荆州一满族官宦之家,在荆州城读书长大,中过秀才,后又考取第一批官费留学生资格到日本留学,是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那批知识分子中的一位。李宝常学成归国后,曾入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做幕僚,后去四川任知府,在那里结识了时任四川咨议局议员、著名画家张善孖。辛亥革命后,断了仕途的李宝常回到江陵,隐居在沙市张家三巷的一座宅院里,以书画、收藏自娱,并以卖字为生。
 
李宝常的父亲李树蕃和哥哥李宝镛是荆州名噪一时的书画家,受父兄的影响,李宝常能书善画,尤以书法名世。《益州书画录·附录》中对李宝常曾作这样的评价:“工汉隶,与杨守敬齐名。喜收藏,精鉴别。”他那时卖字的润格定得较高,写店铺招牌,三字为十块大洋;写一幅寿幛可高达二百元,由此足见他书法名气之大。
 
2李宝常书法
 
李宝常书法

荆州市文史专家陈礼荣曾撰文说:张善孖与李宝常交情较深,1916年,张善孖曾带着八弟张大千专程到江陵拜访李宝常。因仰摹李宝常的书法,张大千竟在李家住宿数月,从李宝常习字,两人因此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后有人称李宝常“至少是张大千的启蒙老师。”
 
3李宝常(中坐着白衣者)、童月江(中坐着黑衣者)与张善孖(右下逗虎者)、张大千(留大胡须站立者)在苏州网狮园
 
李宝常(中坐着白衣者)、童月江(中坐着黑衣者)与张善孖(右下逗虎者)、张大千(留大胡须站立者)在苏州网狮园

1927年,沙市商人童月江去上海办事,行前李宝常托他带话给张大千,请他集《匡喆刻经颂》字,写副对联交童月江带回来。童月江是四川巴县人,在沙市经商多年,早年曾参加过辛亥年荆州城八旗守军投降斡旋,是一个社会名流,与李、张二人关系很好,张大千称他为五哥。
 
4张大千书赠李宝常联
 
张大千书赠李宝常联

《匡喆刻经颂》为北齐书法大师安道壹留在山东邹县铁山之阳的一处摩崖石刻,系由清乾隆年济宁同知黄易发现。后黄让人攀崖拓下,遂成与《泰山经石峪》《焦山瘗鹤铭》齐名的拓本,深受历代书家推崇。李宝常是在得知张大千有此拓本之后才找他索集字联的。张大千也未负恩师所托,他从拓本上挑出十个字撰成一联,精心摹写后托童月江带给了李宝常。
 
这副对联的内容是:“不成原似鹜;有道叹犹龙”。此联简单地看就是:学艺不精就如一只野鸭子,学成了则像一条云中之龙,言简意赅,哲理深刻;对联题有上下款,上款是:“月江五哥将归江陵,属(嘱)集匡喆刻经颂字以贡绩老道兄。笔生墨滞,无乃有刻鹄之诮也”。此款是张大千以自谦的口吻交待书联给李宝常恩师的缘由,款里称“贡绩老道兄”,李雪君说:张大千赠人书法条幅无数,但给赠予对象写“贡”字以示极高敬意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张群,民国时做过湖北省主席。另一个就是李宝常。李宝常作为张大千的启蒙师,他这么敬着这也是理所应当了;下款为:“丁卯三月朔大千弟张爰时主海上”,此款指张大千书联的时间与地点。
 
5石刻上联
 
石刻上联
  
6石刻下联
 
石刻下联

李宝常得此联后自然是如获至宝,一直放在身边欣赏与摹仿,小心珍藏,即便是日后逢战乱逃难、因时局变化导致生活穷困潦倒,也未曾将此联丟失或出售。
 
1950年李宝常去世后,张大千的那副对联由李雪君的母亲和他相继珍藏。李雪君说:这副对联书写在两张宣纸上,因年代久远,后纸已经发黄,他担心这副珍贵的对联会有闪失,于是在十多年前,在荆州城西门外找了个老石匠,仿照张大千书联精心刻成了这两块石碑,以永久存世。
 
7石刻碑捐赠者李雪君
 
石刻碑捐赠者李雪君

最近,李雪君在得知“洋码头文创园”正在筹建“沙市记忆”馆”的消息后,便决定将这两块石刻碑捐给该馆,希望在馆中陈列后,能让更多的人见到,在欣赏这副绝世佳作时,了解一段民国大文人之间交往的雅事。
 
“沙市记忆”馆是荆州市城市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筹建的一个大型文化展馆项目,展馆就设在原沙市打包厂南楼的一楼内。按展览设计大纲,内容分水运码头、开埠商城、近代工业、烽火岁月四大部分,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及部分历史老物件,形象地去展示沙市1876至1949年的发展历史。届时这副张大千联石刻碑将放在李宝常照片前展示,这无疑会成为展陈大厅的一大亮点,并给喜欢了解沙市往事的观众带来惊喜。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