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管理

贵州贵阳:“旧”地焕新 幸福升温——看云岩区党建引领下的老旧小区共建共治

发布时间:2025-11-17 18:33 来源:天眼新闻

核心摘要:临近正午,贵阳市黔灵东路街道陕西路社区“悦邻小厨”香气四溢,老人们正有序排队,等候午餐。“这儿的菜味道很地道。”“厨房干净,吃得放心又舒心。”现场,夸赞声不绝于耳。

临近正午,贵阳市黔灵东路街道陕西路社区“悦邻小厨”香气四溢,老人们正有序排队,等候午餐。“这儿的菜味道很地道。”“厨房干净,吃得放心又舒心。”现场,夸赞声不绝于耳。

 

针对辖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老人就餐难等问题,陕西路社区党支部精准施策,整合资源开办“悦邻小厨”,既解决老年群体的就餐需求,还搭建起邻里守望相助的交流平台。

 

作为贵阳市中心城区,云岩区老旧小区集中、人口结构多元、人员流动频繁,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直接牵动着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

 

基层治理见实效,核心在党组织的引领力。“十四五”以来,云岩区紧扣老旧小区改造“责、力、权、质、事”关键环节,立足中心城区实际,以强化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实施“一类一策”精准治理,激活居民自治效能,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持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推进老旧小区“颜值”焕新、“内涵”升级。

 

上下联动 “一类一策”精准施治

 

自从楼道亮灯,黔灵东路街道三民社区邮政小区居民刘瑞叶晚上接孩子放学再没有以前的局促。“现在楼道、院落到处亮堂堂的,晚上走夜路心里踏实多了。”

 

“三民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集聚地,居民反映最集中、最迫切的就是公共区域照明不足的问题。”三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包家庆介绍,为破解这一难题,社区大力实施“亮灯”工程,引导居民全程参与楼道照明灯安装、环境卫生整治等公共事务。

 

亮灯只是起点,服务没有终点。以此为契机,三民社区升级推出“亮灯疏路”服务工程,实现三大转变: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问需”,推动服务端口前移;从“单打独斗”到“聚力同行”,激发居民共治活力;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拓展治理服务维度,构建起“主动问需—精准派单—分级响应—多维联动—闭环评价”治理链条。

 

“网格员每5天开展一轮‘敲门行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阵地前移到院落、楼栋,既解决居民急难愁盼,又提升社区凝聚力。”包家庆说。

 

在普陀路街道友谊社区,“社区党组织+社工队伍+党员志愿者+热心群众”的多元共治模式,让需求对接更精准、难题破解更高效。

 

去年7月,百灵阳光小区因电梯更换项目与物业公司产生分歧,社区党总支组织委员刘端端入户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上报社区。社区迅速对接法律顾问,牵头组织业主召开业主大会,全程协调推进,最终圆满完成电梯更换工作。“项目总投入130余万元,较物业公司初始报价直接节省了40万元。”刘端端说。

 

“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党员联动发力,热心群众协助,辖区日常工作在多方共同参与下有序推进。”友谊社区党总支书记秦钰介绍。

点滴改变背后,是“一类一策”的精准施治。聚焦老旧小区治理的难点堵点,云岩区坚持靶向发力,推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健全机制、优化服务,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路径,以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提升“家门口”的幸福感。

 

聚焦“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幸福

 

“要是咱社区能有个食堂就好了,我一个人在家,买菜做饭费时费力,还吃不了多少。”说起“悦邻小厨”的开办初衷,还要从今年初93岁赖婆婆的一席话说起。

 

“这是共性问题。”陕西路社区党支部书记沈代红说。经过多方协调筹备,社区在9月创新推出便民服务项目“悦邻小厨”,每日提供菜品丰富、价格亲民的餐食,采用现炒现卖、集中配送的模式服务辖区居民,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专属折扣,让老人吃得既省心又舒心。

 

今年83岁的熊贤益在陕西路社区生活了53年,说起“悦邻小厨”满脸是笑。“我每天都会来党群服务中心转转,中午在小厨吃顿饭,下午和老伙计们下下棋、看看书,很充实。”

 

此外,陕西路社区还常态化开展“爱邻日”银龄长者集体生日会等品牌活动,通过企业爱心捐赠、集体庆生、趣味互动等环节,让老年群体感受关怀、增进情谊。

 

近年来,云岩区持续拓展社区民生服务边界,以务实举措构建“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全龄友好型社区新格局——

 

市西河街道新建路社区全新打造文体活动室,既为老年人提供吹拉弹唱、舞蹈健身、书法创作的优质空间,也开办公益小课堂,邀请教师志愿者为孩子辅导功课,开设趣味阅读、硬笔书法、幼儿英文等特色课程。

 

友谊社区则针对青少年普法需求,组织志愿者走进学校,通过案例分析、问答互动等形式,强化青少年法治观念、提升法治素养与自我保护能力。

 

以社区为载体,云岩区用精准服务回应“一老一小”需求,用多元化举措串联邻里温情,让“夕阳”更红、“朝阳”更艳。

 

发挥“邻聚力” 服务“零距离”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盐务街126号知行府院76岁志愿者李玉生的座右铭。哪家老人需要剪头发,哪家灯泡坏了、管道堵了,只要招呼一声,他拎着工具箱就上门了。

 

在知行府院,像李玉生这样的“热心肠”还有不少。盐务街街道盐吉社区党支部书记伍文祝介绍,过去,小区志愿者分散作战,力量有限,服务覆盖面窄;如今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志愿者之家”,组建起一支党员带头、居民接力、志愿者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从简单维修到环境整治,从关心独居老人到解决生活难题,把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方方面面。

 

志愿者郑丽雅一年前加入“志愿者之家”,如今主动扛起院落安全员的重任。“陌生人来访要多问两句,楼道杂物及时清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这些都是我的日常。”

 

“远亲不如近邻,咱们院的氛围就像一个大家庭,我一眼就看上了!”居民洪丽玲今年6月刚搬进来,虽是新住户,却凭着一副热心肠成了大家点赞的“志愿者洪姐”。

 

居民自治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云岩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针对不同老旧小区设施条件、居民结构等差异化特点,分类指导成立志愿者队伍、自管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引导居民从“被动接受服务”向“主动参与建设”转变。

 

普陀街道和平社区发动陕西路120号居民大院老党员和离退休同志成立陕西路120号大院楼管委,将曾经脏乱差的“后进小区”打造为温馨家园。

 

盐务街街道吉祥社区指导居民民主推选威望高、有专长、肯奉献的人员,组建自管委员会,探索社区“两委”与自管委员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小区事务居民共商、共管、共享。

 

“旧”地焕新,幸福升温。云岩区直面老旧小区治理难题,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健全完善治理长效机制,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邻里关系悄然转变,昔日点头之交变遇事能搭把手、有难题共分担的贴心伙伴,基层治理温度在一次次守望相助中持续升温。(记者 华姝)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