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我国全面推动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发布时间:2025-09-08 06:50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不断提振体育消费,增强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金志诚)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不断提振体育消费,增强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成为培育经济新动能的关键领域。2023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体育消费从“可选消费”向“刚需消费”转变。2023 年我国经常锻炼人口达5.4亿,人均体育消费支出3068元,较疫情前增长57%。同时,健康中国战略要求通过体育锻炼降低医疗成本,体育产业成为健康服务业的核心载体。

 

我国体育设施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

 

人均面积偏低。尽管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有所增长,2023年达2.89平方米,但与日、韩等周边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户外运动基础设施缺口较大,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类型结构不合理。2023年体育场地数量前3位的是篮球场、全民健身路径、乒乓球场地,占据体育场地总数的70%,而游泳、网球、冰雪运动等群众参与意愿较强的场地设施数量明显偏少,其他球类场地比例甚至不足球类场地的5%。

 

城乡差距明显。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水平城乡差距显著,城镇多而乡村少。乡村地区受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等因素制约,室外场地较多,室内场地较少。

 

区域差异较大。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公共体育设施分布呈现“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的特点。即使在同一城市,不同区域也存在较大差别,如深圳市中心城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分配公平性好于远郊区。


开放程度不够。事业单位、机关、企业的体育场地面积约占总量的60%以上,但这些场所的体育设施对社会的开放程度较低,普通群众难以进入开展体育活动。

 

运营管理不善。部分体育场地运营管理模式僵化,存在开放时间不合理、收费项目不透明、预约程序不灵活等问题,降低了市民的使用意愿。此外,一些场地因维护成本高昂导致入不敷出,不得不减少开放时间甚至闭馆。

 

设施老化与功能单一。一些老旧小区、城市郊区的体育设施功能不全,体育器材的适老化程度不够,主要以简单的机械健身设施为主,缺乏青少年儿童活动场地,室内活动场地与多功能室外球类场地配置较少。

 

规划设计不科学。部分新建场地集中在新城区,人口密集的老城区依旧场地不足,空间失衡导致场地利用率低下。一些场地设计盲目追求高大上,过于专业的场地无法满足普通市民的基本需求。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提出: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我国在经济转型升级和消费结构优化背景下出台的重要政策文件,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和创新,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了6项工作任务,20条重点举措。

 

在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方面,要求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优化赛事服务管理、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培育壮大冰雪经济、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在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方面,要求拓展体育消费场景、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扩大体育消费群体。

 

在壮大体育经营主体方面,要求做大做强体育企业、搭建优质对接平台、深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

 

在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方面,要求深化行业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体育数字化发展。

 

在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方面,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丰富体育场地供给。

 

在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方面,要求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做好体育产业统计监测工作。

 

为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对住建部门提出了工作要求。

 

在拓展体育消费场景方面,要鼓励依法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打造体育运动空间。充分挖掘城市各类“金角银边”空间,配建群众身边“小而美”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支持在体育场馆、体育公园、运动营地等打造一批沉浸式体育消费场景。搭建更多适老体育活动平台,打造老年体育赛事消费场景。

 

在丰富体育场地供给方面,要出台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持续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推动户外运动设施、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地等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彩票公益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为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意见》强调,要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优化体育消费支付服务,探索实行体育预付式消费资金托管模式,推广应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方案,防范化解预付式消费风险。完善青少年体育培训制度标准。实施体育赛事门票实名制管理,依法严厉查处、打击倒卖赛事门票等违法犯罪行为。引导保险机构开展体育赛事、运动伤害等保险业务。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体育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通过释放消费潜力、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改革创新,政策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服务。

1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