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重庆江津:以“兴”促“新” 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2-12-20 17:20 来源:江津日报

核心摘要:一条条蜿蜒的农村公路连珠成串,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发新颜,喜获丰收的村民笑容满面,呈现一幅新时代的美丽乡村画卷。

 
石蟆镇乡村田野。石蟆镇供图
 
一条条蜿蜒的农村公路连珠成串,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发新颜,喜获丰收的村民笑容满面,呈现一幅新时代的美丽乡村画卷。
 
这样的画面在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处处皆是。近年来,石蟆镇凝聚力量全力组织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基调,有力促进了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农民生活富裕富足。
 
落实基础保障

强化乡村振兴之骨
 
“医保缴费请到这边,‘渝快保’请扫描二维码。”“您是特殊资助对象,我们对您有缴费补贴,您今年的缴费金额是……”这是医保集中缴费期间,石蟆镇社保所工作人员的对话常态。
 
“家里孩子都在上学吧,今年收入怎么样,生活上还有哪些困难……”在7户监测户家中,石蟆镇党委书记聂剑峰细致询问其家庭近况,并通过了解到的情况,要求随行人员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方便及时给予帮扶,让困难群众时刻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政策兜好底,日子有底气。石蟆镇织密防返贫监测帮扶网,因地制宜、因人施策,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社会保障等帮扶措施,做到发现一户、帮扶一户,累计为脱贫户提供公益性岗位193个,全镇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和辍学情况,脱贫人口、监测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资助率均达100%。
 
日渐完善的基本保障,让农民有了新盼头,乡村振兴有了新期待。
 
建设美丽乡村

焕发乡村振兴之貌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
 
今年以来,石蟆镇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全力推动难点、痛点治理,各驻村工作组、村干部、网格员,自下而上、逐社逐户拉网式调查户厕现状,累计摸排29806个户厕,有效解决了村庄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全镇评选“最美庭院”76户,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0余吨,清理村内沟渠数量160余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8余吨……难题尽解,一幅幅“山青水绿、天蓝土净、庭院整洁”的乡村新貌展现眼前。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是吸引了一大批游客慕名来此,也让石蟆镇中坝岛、清源宫等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成为众多游客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如今在农家乐的带动下,不仅我们收入的来源多了,甘蔗和龙眼的销售也有了着落。”中坝岛村民杨泽强说。
 
聚焦产业发展

筑牢乡村振兴之魂
 
产业兴,则农民富、乡村活。
 
近年来,石蟆镇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路线。
 
“村上有个股份合作社,一直缺启动资金。今年我们村干部一共7个人,每个人投资5万元以村集体的名义入股,开展社会化服务,为村民提供农机一体化服务,为群众谋福利。”说起推动产业发展,石蟆镇感益村党委书记沈怀平仍记忆犹新。
 
如今,在他们承包的项目不远处,一座崭新的电商集散中心让周围30户村民家门口就业,带动石蟆全镇甘蔗、橄榄、红糖、果蔬等多项产业发展,那是石蟆镇有名的“橄榄女孩”何春梅创建的。在何春梅加入下,感益村每年的集体经济增收达2万元,为石蟆镇乡村产业振兴贡献了力量。
 
家庭农场、大棚蔬菜、甘蔗林、橄榄园、电商集散中心……走进石蟆镇,一幕幕产业兴旺的场景,彰显着石蟆镇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该镇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石蟆镇负责人介绍,未来,石蟆镇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扎实做好谋规划、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各项工作,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推动全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