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住建之声

新华网评:破解假日充电难需要新思维

发布时间:2025-10-11 08:29 来源:新华网

核心摘要: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高速服务区排队叫号充电”“排队3小时充电1小时”的场景再度上演,相关话题接连登上热搜,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难成为长假出行的一大“痛点”。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高速服务区排队叫号充电”“排队3小时充电1小时”的场景再度上演,相关话题接连登上热搜,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难成为长假出行的一大“痛点”。

 

面对这一困境,是不是多建些充电桩就行了呢?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充电枪)总量已达1734.8万个,非节假日期间,高速充电桩利用率常年偏低,大量设备处于“闲置等车来”的状态。

 

显然,破解充电焦虑,需要跳出“唯数量论”的旧思维,树立新思维,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解决方案。

 

精细化服务是重要抓手。比如,能否依托大数据,精准预测节假日期间各路段充电桩供需情况,及时调度移动充电桩前往支援?又比如,能否推广“预约充电”模式,让车主在出发前就规划好补能点位和时间,避免到现场后盲目排队?

 

另外,造成充电难的,有时并非缺桩,而是有桩不好用。一些充电桩接口老旧,接入后迟迟无法启动充电;有的充电接口不互通,充电桩利用率低……对于这些“僵尸桩”“低效桩”,能否建立常态化运维机制,定期开展设备检修,及时淘汰更新老旧设施?

 

节假日充电难,看似是车主的烦恼,实则是新能源车发展的“必答题”。它考验着技术创新的速度,考验着服务优化的精度,更考验着新思维树立的程度。

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河南焦作:一抹志愿红 温暖抚人心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