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武汉市东西湖区持续推进市政设施“微更新”“微改造”,用更精细的管理和更优质的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陈洋 汪玉平)“现在璟汇路修好了,骑车顺当多了,下雨天送娃上学也不怕溅一身水了!”家住金拓银湖时代小区的李女士,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非机动车道,笑得合不拢嘴。

璟汇路虽不长,却连着金拓银湖时代、沿海丽水佳园、联通佳苑三个小区,周边住着8000多居民。附近还有武汉轻工大金银湖校区、金银湖第二小学、新建的东西湖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地铁7号线马池站。这条路,成了周边居民每天上班通勤、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
可就是这段300多米的路,之前却让人走得“有点烦”。“电动车、行人挤在一起,汽车也动不动堵住路口,每天早上光这一段路就要耗上七八分钟。”常送孩子去金银湖二小上学的王先生无奈地说。原来,人行道上的步砖被长期碾压,不少地方已经空鼓、碎裂,路面坑坑洼洼。天晴容易绊脚,下雨就积水溅泥。再加上当初设计时未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分开,人车混行,“抢道”成了家常便饭。尤其是早晚高峰期,接送孩子的电动车只好挤上人行道,不仅通行不便,安全隐患也不小。一条本应便利的“上学路”“通勤路”,一度成了大家心头的“堵心路”。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哨声。今年11月初,东西湖区城管执法局聚焦群众的“出行难”问题,联合施工方武汉临空港市政环卫公司,对这段378米长的人行道进行了“微创手术”。他们现场踏勘,结合周边学校、小区的出行特点,精准“把脉”交通症结,最终敲定了“沥青铺路+功能分区+无障碍优化”的改造方案。“这次微改造,就是要用小切口解决真问题,既提升道路的安全和通畅,也实实在在回应老百姓的期盼。”区城管执法局市政公用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施工期间也充分考虑了便民细节。“我们特意把主要作业安排在上午9点到下午3点,尽量错开大家出行的高峰期。”施工经理冷程才介绍。他们先拆除了原来破损的步砖和地基,重新铺上底层沥青并压实,再覆盖细颗粒面层,让路面更平整、防滑又耐用。同时还安装了520米路缘石,让道路边界更清晰。考虑到学生、老人和特殊群体的出行需要,还在路口处做了5处“零高差”缘石坡道,轮椅、婴儿车都能轻松通过。
路面平整之后,还划上了清晰的非机动车道标线,人车分流,骑行、步行互不干扰。同时,为了防止机动车占道,沿线还加设了8处阻车桩,机动车再也不能“霸占”人行道了。
如今,走在璟汇路上,路面平整、标线清晰,行人、非机动车各行其道,井然有序。“现在骑行在非机动车道上,两分钟就轻松通过,心里都畅快了!”11月20日,居民王女士看着曾经的“颠簸小路”变了样,由衷点赞。
据了解,此次璟汇路非机动车道“微改造”提升,不仅是东西湖区城管局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也体现了城市治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下一步,该局将继续紧盯市民出行中的痛点堵点,围绕学校、小区等重点区域,持续推进市政设施“微更新”“微改造”,用更精细的管理和更优质的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