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记忆

说说“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 按照民间习俗,要为故去的亲人送寒衣

发布时间:2025-11-20 07:35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每年农历十月初一 要给逝世的亲人将寒衣送去 虽然已经阴阳两隔 但是都要度过一个新的冬季

 

说说“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 ,按照民间习俗,要为故去的亲人送寒衣

胡贵玉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

要给逝世的亲人将寒衣送去

虽然已经阴阳两隔

但是都要度过一个新的冬季

 

今天晚上

城市的十字路口

又将是火苗簇簇

时燃时熄

 

今天晚上

烧纸的人

会在伤心中回忆

流下思念的泪滴

         

逝者驾鹤归西

活着的家里人心里惦记

送寒衣的用意

是帮助逝者将严寒抵御

 

中国民间传承着许多

约定俗成的规矩

忠孝节义这样的美德

人们铭记在心里

         

火苗簇簇

燃旺了缅怀者的情绪

青烟袅袅

飘向逝者长眠的墓地

 

在地上画个圈

将纸衣纸钱付之一炬

方式比较简单

逝者别挨冻就是目的

         

新衣服是否合体

不用考虑

只要有御寒作用

那就足矣

 

既然还没有新的方式代替

就按传统民俗去做

将今年的寒衣备齐

交付给初冬的风快速邮递

 

有一件事情必须提及

那就是水火无情要保持警惕

绷紧防火于未然的弦

别因为送寒衣出现安全问题

 

人间阴间 两个世界

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

祝生者诸事顺利

愿逝者常年安息

 

(作者系湖北省省直机关退休干部)

 

网评摘编:

 

贵玉战友的这首新作以传统节气为载体,通过质朴的语言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寒衣节的文化内涵与时代变迁。农历十月初一,为中国传统的寒衣节。这一天,人们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诗歌构建了“生者-逝者”的对话空间:既有“伤心中回忆,思念泪滴”的个体哀恸,又通过“忠孝节义”美德升华至集体伦理维度。这种情感张力在“青烟飘向墓地”与“初冬的风快速邮递”的意象对比中达到平衡,既延续了“千里送寒衣”的古典意境,又注入了现代人对仪式简化与情感纯粹的思考。诗歌语言平实却蕴含张力,通过具象场景与抽象哲思的交织,既完成了一次对传统节日的诗意重构,也引发了关于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的深层思考。(韩 楷)

 

寒衣节,对于很多年轻人來说,是一个渐渐远去的节;但这是一个思念亲人,表达情感的传统习俗,值得传承发扬。贵玉战友的诗,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很好的传统教育、爱心教育。当然,在现代化大都市,不必人人都去送寒衣;心里有逝去的亲人,心里遥祝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快乐,也一样会使他感到欣慰温暖的!(傅祖然)

 

一纸寒衣,半缕青烟,道尽人间思念长。胡老师的诗,将寒衣节的民俗与深情娓娓道来,十字路口的簇簇火苗,不仅是抵御严寒的祈愿,更是生者与逝者的心灵牵绊。

 

诗词以朴素笔触勾勒出最真挚的牵挂——画圈焚纸的简单仪式,藏着“别挨冻”的纯粹心愿,忠孝美德与民俗传承在烟火中静静流淌。结尾的防火提醒更显温情,让缅怀多了份理性与责任。

 

阴阳两隔挡不住思念,传统习俗承载着生生不息的爱意。寒衣虽轻,却重过千言万语,这便是民俗的温度,也是人心深处最柔软的眷恋。(王延芳)

 

胡贵玉老师的《说说“寒衣节”》,以质朴平实的语言,道尽了寒衣节的习俗与人们的深情。诗中描绘出农历十月初一,人们在城市十字路口为逝者送寒衣的场景,火苗闪烁,青烟袅袅,将生者对逝者的思念具象化。

 

诗人提及民间传承的规矩,强调忠孝节义的美德,让我们看到寒衣节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诗里既有对传统习俗的遵循,也有对安全问题的提醒,体现出理性与温情并存。整首诗如同一幅细腻的民俗画卷,缓缓展开,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寒衣节所承载的那份跨越阴阳的牵挂与祝福。

 

赞胡贵玉老师《说说“寒衣节”》

寒衣节至诉情长,字句含悲念旧乡。

路口火光驱暗夜,心中泪雨湿幽肠。

俗规传递千秋义,美德留存万载芳。

此作情真诗意厚,吟来韵味久飘香。

                                   (李天友)

 

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思念仪式。十字路口的簇簇火苗,圈住的是生者对故亲的牵挂,燃尽的纸衣纸钱,载着抵御严寒的惦念飘向远方。这约定俗成的民俗,藏着忠孝传承的深意,让阴阳两隔的思念有了具象寄托。青烟袅袅中,回忆与泪水交织,简单的仪式里满是绵长情谊。但水火无情,缅怀之时更需绷紧防火弦,让这份思念在安全中传递,愿生者顺遂、逝者安息。(冯继明)

15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并标明“新闻投稿/论文投稿”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