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日前,辽宁省沈阳市城乡建设局、沈阳市自然资源局、沈阳市房产局联合发布《沈阳市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提出,以“住有宜居”为导向,构建涵盖全生命周期的高品质住宅体系,推动住宅建设向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全龄友好方向升级;聚焦“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三位一体发...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严佳) 日前,辽宁省沈阳市城乡建设局、沈阳市自然资源局、沈阳市房产局联合发布《沈阳市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提出,以“住有宜居”为导向,构建涵盖全生命周期的高品质住宅体系,推动住宅建设向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全龄友好方向升级;聚焦“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三位一体发展,打造“空间友好-服务优质-治理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据了解,沈阳面临严峻的库存压力,截至2024年,商品住宅库存量达1413万㎡,去化周期超40个月,叠加800万㎡潜在库存,总库存超3000万㎡,供需失衡问题亟待解决。同时,市场同质化严重,传统住宅难以满足改善型需求,急需通过品质升级激活市场活力。
沈阳作为严寒地区城市,冬季供暖能耗高、防滑需求突出;老龄化率已超20%,适老化改造需求迫切。此外,沈阳正推进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建设,需以高品质人居环境吸引人才、提升城市竞争力。
为推动住宅建设向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全龄友好方向升级,沈阳市城乡建设局等三部门制定《沈阳市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这是破解本地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推动城市品质跃升的重要举措。
《实施方案》从“规划设计与标准引领、品质提升与技术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七项重点任务。
在规划设计与标准引领方面,要求,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园区内人车分流路网,打造多样化园林景观,体现城市建设特色。构建标准体系,明确安全耐久、绿色低碳等6大核心指标,分设“控制项+提升项”两级技术规范。精进服务品质,助力物业服务实现智慧化、绿色化、适老化、便民化,运用数字化管理、绿色低碳、全周期维护、社区融合等方式,构建高品质服务体系,营造安全、便捷、舒适、可持续的居住环境。
在品质提升与技术创新方面,要求,升级建筑质量,强化结构耐久性设计,加强建筑舒适性设计,推广高性能建材,严控施工质量,提升住宅隔音、防水、防腐性能;整体提高住宅居住品质。全龄友好配套,落实“15分钟生活圈”,配建嵌入式养老、托育中心,增设助餐、康复服务;完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鼓励增设社区图书角、宠物友好设施;强化环境协调,提升居住功能。实践绿色低碳,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推广节能灯具、节水器具;强化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集成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融入“海绵城市”建设;实行装配式“全装修交付”,鼓励推行集成式“成品家定制”模式,提升城市韧性。创新智慧运维,实现智能物业全覆盖,鼓励智能家居应用;落实房屋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延长高品质住宅建筑保修期。
为推动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实施方案》强调,要落实支持政策。
落实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明确,高品质住宅项目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首付款(含定金)为成交价50%,自成交日起1个月内缴纳,余款1年内付清。
土地竞买保证金增加使用银行保函方式;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排水、通信等设施最迟与项目同步交付。
住房公积金缴存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经认定的新建高品质住宅的,贷款限额最高可放宽到当期最高贷款额度的1.4倍。
推动落实新建房屋工程质量保险制度,鼓励在工程开工前投保并一次性支付保险费用,保险费用在工程建设费用中列支。
探索分户热计量。选择具备条件的项目,开展分户热计量试点工作,总结积累相关数据和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探索建立高品质住宅热计量工作体系。
《实施方案》以“品质革命”为核心,通过“标准引领、政策激励、技术创新、治理协同” 四维发力,不仅为本地居民描绘了“住有优居”的美好图景,更为东北振兴提供了“以品质换空间、以创新促转型”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