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中共中央、国务院: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29 06:59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 8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阎秋)  8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据了解,我国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升至2024年的67%。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传统以土地扩张为主的增量模式难以为继,城市发展亟需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破解资源错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

 

为加快城市发展方式转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体现了党中央对城市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战略部署。

 

《意见》强调,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提出,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人居品质明显提升,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安全基础有力夯实,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治理水平大幅提高;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意见》从“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城市安全韧性、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七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二十三项任务。

 

其中,对住建领域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方面,要求,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在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方面,要求,发展智能建造,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链,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全面摸清城市房屋、设施、土地等资产资源底数。改造利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闲置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屋,建立与建筑功能转换和混合利用需求相适应的规划调整机制。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

 

在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方面,要求,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全链条提升住房设计、建造、维护、服务水平。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建设创新型产业社区、商务社区。加快建设完整社区,完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构建城市便民生活圈。科学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城市地下管线管网建设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优化城市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管理体系。加强停车位、充电桩等便民设施建设。加快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因地制宜发展保障性住房。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在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新型建材研发应用,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分类网点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衔接融合。健全城市公园和绿道网络体系,建设口袋公园,推进绿地开放共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置。推动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在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方面,要求,加强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管理。建立房屋安全体检、房屋安全管理资金、房屋质量安全保险等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增强高空消防能力。实施城镇预制板房屋治理改造行动和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加强群租房整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建筑施工、城镇燃气、道路交通以及消防安全等为重点,分级、智能、精准管控重大风险源,常态化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和从业人员安全培训。

 

在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方面,要求,推动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整体保护,活化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结合实际开展文化展示、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加强建筑设计管理,推动城市建筑更好体现中华美学和时代风尚。

 

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方面,要求,健全城市管理与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领域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探索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新模式。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享”。加强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和数字化建设。完善网格化治理机制,推进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改造,整治提升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环境。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