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全域化优化布局,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支点。然而,要真正发挥其“抓手”作用,必须彻底摒弃过往“重建设、轻管护”的旧思维,树立以全生...
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汪传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全域化优化布局,正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支点。然而,要真正发挥其“抓手”作用,必须彻底摒弃过往“重建设、轻管护”的旧思维,树立以全生命周期运营为核心的新理念,确保整治成果能够长期、有效地服务于乡村产业兴旺与生态宜居。
一、理念先行:从“工程项目”到“可持续发展引擎”的转变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根本目的,并非仅仅是完成土地平整、道路修建、设施配套等工程任务,而是要通过对国土空间的再造,为乡村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物理基础与生态本底。因此,项目的成功与否,不能仅以建设工期和投资额度来衡量,而应以整治后土地的产业活力、经济效益和社区福祉作为最终检验标准。
这意味着,“运营”与“管护”不再是项目的“后续章节”,而应成为项目谋划的“序言”和贯穿始终的“主线”。必须从项目构思之初,就将建设、管护与运营进行一体化考量,实现从“为整治而整治”到“为发展而整治”的深刻转变。
二、路径创新: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框架
1.前端谋划:以运营成效为导向进行逆向规划
在项目前期论证与规划设计阶段,就要回答好“整治后谁来运营?”“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等核心问题。
· 产业规划前置: 先进行深入的产业研究与市场分析,明确区域优势和发展方向(如精品农业、农旅融合、田园康养等),再以此为依据,反向推导出需要整治的土地空间格局、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类型和需要营造的生态环境。
· 财务可持续性分析: 建立覆盖“建设-管护-运营”全周期的财务模型,精准测算投入与产出,确保项目在长期运营中具备“自我造血”能力,避免陷入“建成即闲置、运营即亏损”的困境。
· 利益相关方协同: 让潜在的运营方、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民代表提前介入规划设计,确保方案既符合市场规律,也尊重当地民意,为后续的顺利实施与长效运营凝聚共识、扫清障碍。
2. 模式选择:推行“EPC+O”等建管运一体化模式
为解决“建管分离”带来的责任推诿和目标不一致问题,积极采用“设计-采购-施工-运营”(EPC+O)等一体化模式至关重要。
· 责任主体统一: 将建设和运营责任捆绑于一个总承包联合体,使其在建设阶段就必须考虑后期运营的成本与便利性,从源头上杜绝“建设质量隐患转化为运营负担”的问题。
· 绩效合同管理: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后期管护和运营的绩效指标(KPI)。这些指标不应仅限于工程设施的完好率,更应包括农业产值、游客满意度、本地就业率、村集体分红等经济社会指标,并将服务费用与绩效达成情况紧密挂钩。
· 设定合理运营期: 给予运营商足够长的运营期限(如10年以上),激励其进行长期投入和市场培育,避免因期限过短导致的短期行为和掠夺性经营。
3. 能力建设:培育与筛选专业的运营主体
承担全域整治项目运营的资源稀缺是当前的突出短板。必须多措并举,强化运营能力建设。
· 总承包商转型: 鼓励传统的工程总承包商向“城乡区域综合运营服务商”转型,提升其产业导入和资源整合能力。
· 严选联合体伙伴: 总承包商在组建联合体时,必须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严格筛选具备专业资质、成功案例和本地化运营经验的运营伙伴。对其资金实力、团队专业性和商业模式进行尽职调查。
· 构建利益共同体: 通过建立股权合作、收入分成等机制,将运营商、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深度绑定,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激发各方持续经营的内生动力。
三、体系保障:筑牢长效发展的支撑基石
1.健全资金保障机制: 探索“整治+运营”捆绑融资,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贷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PPP、产业基金等模式共同投资。明确整治后形成的经营性资产的权属与经营权,为其市场化融资和交易创造条件。
2. 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必须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让农民和村集体成为项目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运营方应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并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和乡土人才。
3. 拥抱数字智慧技术: 建设“智慧乡村”管控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农田墒情、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状态、游客流量等进行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实现精准农业、智慧旅游和高效管护,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能。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绝非一锤子买卖的土木工程,而是一项播种未来、关乎长远的系统工程。唯有将全生命周期运营的理念贯穿于项目始终,以运营目标倒逼规划设计,以市场机制遴选实施主体,以共享理念凝聚各方力量,才能让整治后的沃野良田真正成为产业兴旺的热土、生态宜居的家园,最终为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作者系泛华集团副总裁)
上一篇:常青花园成功开发的启示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