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以“合作共赢”为基石,以“创新发展”为引擎,长江新区集团起步阶段成功实施开发建设了“常青花园”项目。常青花园,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名字,不仅承载着居民对美好家园的向往,更在其建设与发展的历程中,深刻诠释了“合作共赢”与“创新发展”的深刻内涵。
常青花园成功开发的启示录
许锋
以“合作共赢”为基石,以“创新发展”为引擎,长江新区集团起步阶段成功实施开发建设了“常青花园”项目。常青花园,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名字,不仅承载着居民对美好家园的向往,更在其建设与发展的历程中,深刻诠释了“合作共赢”与“创新发展”的深刻内涵。它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方力量协同、智慧火花碰撞、不断探索实践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启示一:“合作共赢”是发展的基石与动力源泉。常青花园的建设,绝非单一主体能够独立完成的壮举。它需要政府的规划引导、企业的资金投入与市场化运作、社区组织的积极协调、居民的深度参与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政府主导,规划先行。 政府在常青花园的建设中扮演了“掌舵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它提供了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规划,并通过有效的监管确保了建设的有序和公平。

企业参与,市场运作。 房地产开发商或相关企业是项目落地的关键力量。他们凭借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将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后续运营积累了经验。
居民主体,共建共享。 居民是社区的最终使用者和受益者。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听取居民意见,鼓励居民参与决策,不仅能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更能确保社区功能的实用性和人文关怀。例如,通过居民议事会、意见征集等方式,让居民参与到户型设计、公共空间规划等环节。

多方协同,优势互补。 “众人拾柴火焰高”。政府、企业、居民、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在各自领域发挥优势,形成合力。政府的公信力、企业的执行力、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共同构筑了常青花园坚实的发展基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最终达到了“共赢”的局面。
启示二:“创新发展”是保持活力与持续进步的引擎。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是避免同质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常青花园的建设与后续发展,离不开在理念、模式、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持续创新。

理念创新。 从最初的“花园式小区”规划,到后来的“绿色社区”、“智慧社区”建设,常青花园始终与时俱进,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和谐共生”等先进理念融入其中。它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空间,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功能完善的生活共同体。
模式创新。探索“建管一体化”或“社区自治”模式, 探索“产城融合”或“职住平衡”。规划有配套商业、就业岗位,可减少居民通勤压力,增强社区凝聚力。如按国际化标准配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老年大学、居民食堂等。

技术创新。如绿色建筑技术, 采用节能材料、太阳能利用、雨水回收等技术,打造低碳环保的居住环境。如智慧化技术应用, 引入智能门禁、智能停车、智慧物业、在线服务平台等,提升社区管理效率和居民生活便利性。
管理创新。 不断优化社区服务流程,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氛围。
启示三:以“合作共赢”凝聚力量,以“创新发展”引领未来。常青花园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合作共赢”是前提, 任何一项大型社区建设,都需要打破壁垒,凝聚共识,形成“一盘棋”思想。只有各方目标一致、利益协调,才能汇聚强大合力,克服建设中的困难与挑战。“创新发展”是关键, 面对新问题、新需求,固步自封只会被时代淘汰。必须鼓励大胆尝试,勇于突破常规,通过理念、模式、技术、管理的创新,不断为社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人为本”是核心, 无论是合作还是创新,最终的落脚点都应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区建设的成果,要用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来衡量。

总而言之,常青花园的建设历程,是一部多方协作、持续创新的实践史。它的“合作共赢”启示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协同才能发展;它的“创新发展”启示我们,唯有不断进取,勇于突破,才能基业长青。这些宝贵经验不仅适用于社区建设,更能为城市更新、区域开发等更广泛领域提供深刻的借鉴意义。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常青花园”式的成功案例,在长江新区高品质建设中,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通过持续创新,共同描绘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
(作者系武汉长江新城集团有限公司原工会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