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清晨的阳光洒在怒江峡谷深处,为云南怒江州泸水市老窝完小的白墙平添了几分暖意。在这所大多数孩子从未见过大海的大山里,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广航局)保山项目部的工程师们,正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蔚蓝世界的窗口。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莫颖)清晨的阳光洒在怒江峡谷深处,为云南怒江州泸水市老窝完小的白墙平添了几分暖意。在这所大多数孩子从未见过大海的大山里,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简称中交广航局)保山项目部的工程师们,正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蔚蓝世界的窗口。
跨越山海的课堂
“同学们,你们知道海底也能建隧道吗?”当工程师在黑板上画出港珠澳大桥的示意图时,教室里响起一片惊叹。孩子们瞪大眼睛,看着那座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超级工程——它就像一条巨龙,腾跃在万顷碧波之上。
来自保山项目部技术部长、工程师王银,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建设者们如何攻克海底隧道技术难题。“在45米深的海底,我们要把每节重达8000吨的沉管精准安装,误差不能超过5厘米。”他伸出手比划着,“就像在黑暗中穿针引线。”
孩子们屏住呼吸,仿佛跟着建设者们一起潜入深海,见证那惊心动魄的对接时刻。这座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大桥,此刻通过工程师的讲述,与千里之外的山村小学产生了奇妙的连接。

梦想的种子在发芽
当深中通道的影像出现在屏幕上时,完小少数民族男孩和旭尧一直紧盯着画面。世界上最宽的海底钢壳沉管隧道、能抵御八级地震的技术、智能化的建造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让他着迷。
“建设者们用了很多‘中国首创’的技术。”工程师讲述着,“就像你们解数学题要寻找新方法一样,他们也在不断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解决方案。”
课后,当被问及感受时,和旭尧等小朋友握紧小手,眼神坚定地说:“长大后,我也要为祖国的基础设施作贡献。”这句朴素的话语,在这个群山环抱的校园里显得格外动人。一颗梦想的种子,已悄然破土。
从扶智到铸梦的接力
这次“万名工程师进课堂”活动,是中交广航局保山项目部在定点帮扶中的一次生动实践。从助力乡村振兴到开展教育帮扶,他们深知,真正的帮扶不仅要改变山村的面貌,更要点亮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项目书记在活动说道:“我们带来的不只是知识,希望孩子们知道,山的那边不只是山,还有更广阔的天空和大海。”
这让人想起项目部助力乡村振兴的点点滴滴——帮扶改善基础设施,慰问学校师生,如今又把工程的魅力带进校园。这是一场从物质到精神、从当下到未来的接力。

大山与大海的对话
下课铃响起,孩子们纷纷围在工程师身边,询问着各种问题:“海底隧道会漏水吗?”“要读什么学校才能当工程师”工程师们耐心解答,并在孩子们心里种下更多好奇的种子。
教室外,群山静默;黑板上,跨海大桥气势如虹。这堂特别的课,完成了一场大山与大海的对话。中交建设者们用几十年心血铸就的国家工程,此刻化作最生动的教材,告诉孩子们:幸福是干出来的,这个世界充满奇迹,而奇迹正是由普通劳动者辛勤创造的。
夕阳西下,工程师们踏上归途。他们带走了孩子们的少先队礼,留下了被点亮的梦想。相信在许多年后,当和旭尧和他的同学们长大成人,一定会记得这个秋天——有一群建设者来到他们身边,让他们第一次看见了山外的世界,并在他们心里播下了“为中国建设作贡献”的种子。
而这些种子,终将穿越巍巍群山,抵达辽阔大海,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这或许就是央企履行社会责任最美好的模样——既脚踏实地助力乡村振兴,又仰望星空播种未来希望。






